为何说日本强在教育,动漫里的这些情节在日本高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展开全部
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能否成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能否持续为学生们提供足够宽广的发展空间和足够正规的展现平台,为何说日本强在教育,只要我们走进他们的校园看一看,即便语言不通,你也马上能领略一二。
以日本的高中社团为例,他们的社团活动从正规性和参与者的积极性来说,是带有半职业倾向的:社团通常由部长组织管理,在特定的时间,以学校闲置教室或运动场地为专用场所进行活动。每个社团都有一名教师做顾问,一些球类社团学校还会聘请专人做教练,然后由教练和顾问带领社团去参加组织极其正规的全国性大赛。即是说,几乎每个社团项目都是有正规大赛可参加的,是可以让每个社团集体及个人拥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在大赛中,如果社团表现突出,意志顽强,还会登上像北京《京华时报》这样普及率极高的社会一流报刊,一些表现特别出众的部员,报纸杂志甚至会为他们开设采访专栏。在学校里,这些有特长的学生都好像校园明星一样,不仅被异性争相追捧,还会成为当地社区居民心目中的英雄:在赛后,你会发现街道的邻居熟人很多都在聊你的球队、你的表现,就连你的父母也会被大伙拉住,左夸右赞,赞叹他们“你们真是生了个了不起的孩子”。
日本高中社团的盛大气象是国人们很难想象的。虽说我们在日本校园影视作品中,常能看到某个高中棒球队的投手被一大群三四十岁的社会记者围着采访,死缠烂打、刨根问底;学校的鞋柜里总是装满异性写的情书;动不动就会有外校的学生守在校门口,等着管他要签名,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不禁会想:这是不是也太假、太夸张了,不就是一帮高中小孩打棒球么,至于的么。不过日本的校园情况往往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甚至比影视剧中所描写的还要火爆。在日本高中社团,学生们的训练非常努力,老师和教练也格外投入,不过他们能办得如此成功,更多还要归功于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教育体制在支撑他们,保护着学生们的舞台,他们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正规的平台,师生们才有着如此高的热情,不仅训练有质量,技艺水准高,社会也是对此极为关注的。像2014年1月时就有国内媒体报出,说一场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决赛的上座率竟比中超广州恒大的主场比赛还要高。
关于这场比赛,后来经媒体进一步调查得知,这项高中足球赛事的组织水平是完全在中超之上的:赛事官网包括各支参赛队伍的详细介绍,以及赛事海报、视频宣传、官方指定产品销售等。日本很多高中校队的球员人数,普遍超过百人。全队去东京不光是参赛,更是为了体验、学习、感受大赛气氛,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每逢比赛,球员的亲友团都会赶到现场加油助威。每年在国立竞技场进行的决赛中,现场总是座无虚席,气氛绝不亚于世界杯决赛。日本的各级电视媒体都会对比赛全程直播,航拍画面堪比欧冠。而夺冠后的高中球队,更是受到了当地全城市民的夹道欢庆。
日本的高中足球是这样的,在篮球方面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你亲眼目睹了他们高中的篮球赛现场,你便知道那些日本篮球动漫《灌篮高手》、《黑子的篮球》或是《零秒出手》(另有山下智久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的那种大赛形式和火爆气氛是从哪来的了:
除了正式大赛,另一个检验社团训练成果、展现团队精神的大型活动就要属一年一度的文化祭了。日本高中每年的文化祭都是对外开放的,开放时间一般在1-3天。届时,学生们会分别以社团和班级为单位,齐心协力布置各自的会场,策划排练各自的节目。以班级为单位所组织的活动最常见的有女仆咖啡屋、鬼屋和占卜屋,像会场中所用的服装道具大多都是同学们事先一起亲手制作出来的。另外,各个社团也会在当天拿出自己准备已久的节目,比如轻音部会有演唱会,演艺部有话剧,声乐部也有现场演奏。另外像美术部、漫画部和文学部等,则会摆出自己的画集、文集或者合编杂志在各自的社团专用教室或者操场的专属摊位贩售。
高中文化祭对当地的居民来说就像个盛大的节日,在文化祭当天,家长们多会关了自己的店,在门口打上临时休业的牌子,或者跟公司请假,穿上整整齐齐的服装,背着DV、相机兴致冲冲地前去观看文化祭表演。在文化祭过后,新闻部的同学们还会就这次活动做出专门的校报特刊,特刊基本对每个班级、社团所出的节目都会做出点评,比如哪个社团的作品集卖得最好,哪个节目沸腾了全场,哪个班的布置做得惟妙惟肖、别出心裁,哪个女生的穿着特别漂亮,与平日反差极大。文化祭中每一件趣事、每一个精彩节目都会以校报形式图文并茂地报道出来,那些极富创意的策划人以及出彩表演者的名字又会被地方媒体(包括地方报和地方新闻)反复提及。
【日本高中的丰富集体活动↓】
日本的高中,社团活动普照了每一个学生,基本每个人都有社团、有自己的同好归宿,学生们的团结和干劲儿酿造了相当积极的氛围,按说通常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特立独行,认为什么活动都不参加是一种很酷的行为,而积极参与是那种“很事儿”、很没主见的人干的事,从而看不起那些积极响应者,然而在日本,那种不参与集体活动的人,他们的校园氛围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并不是“酷”和“特别”,而是你这个人不合群、没有特长、没有爱好,所以当那些无社团者被人问及“你是什么部”的时候,他们便面色羞愧地低声答道自己是“回家部”的。
这是日本教育系统的“内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外表”。走进日本校园后,我们发现他们与国内高中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校服,不论是春夏装还是秋冬装,从外套、毛衣、衬衫、领带、女裙、男裤、女袜、鞋子,到所用的书包都是统一的。连上体育课时所用的运动装、体操服和游泳课时所用的泳衣也是如此。而且他们的统一服装都是有公认的设计美感的,哪怕在不必去学校的日子里,大伙也愿意穿学校的衣服出门。
通过对历年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教育系统的观察,以我的观念看来,我认为教书育人还是应该以人为本、从心出发,拿高中的分科为例,也许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拿科目来分人,把所有人都劈成文理两类,然后安排进不同的“工厂”里去强行加工他们,而是应该以人来分科目,根据人的十五种能力(参考下表),理出适合每一种能力的专业,继而再根据学生自身的脾气秉性和兴趣爱好把自己规划进去。
人的十五种能力:
1、归纳能力:这方面能力较强的人适合做律师、教师、领导者。
2、分析能力:这方面能力较强的人适合做领导、程序设计师、能做重大决策的人。
3、数字敏感能力:适合做有关数字行业的工作。
4、使用小型工具的能力:适合做小型工具师、钟表师、工艺美术师、很多人手巧,什么东西看一看就会操作。
5、观察能力:观察力强的人,适合做科学家、星体研究者、考古学家。
6、设计图记忆能力:适合做与图表有关,与设计图纸有关的工作。
7、音乐方面能力:音乐家、歌手。
8、数字记忆能力: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
9、数字思考能力:适合电脑程序设计师、保险业精算师。
10、语言和文字能力:适合秘书、作家、编辑、销售。
11、远见能力:适合当政治家,社会学家。
12、颜色感知能力:适合当画家。
13、图表能力:处理大批公文、图表的时候,有的人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能一下子提纲携领,处理的井井有条。
14、创意思维能力:与前人不同、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人。
15、结构视觉化能力:适合三维空间,动漫。
在日本,许多运动明星、漫画家、作家和插花大师都是从高中社团启程的,多数人的兴趣爱好也是由社团培养起来的,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看来,我认为如果改变不了高考的应试大格局,那不如潜移默化地将社团发展起来,并将社团表现纳入升学条件,在考试成绩方面松开几分,网开一面,以社团和更多的集体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和审美情趣,使未来新时代的人们多一分选择和出路,同时也是以此为过渡期,使我们逐渐向更适合中国的新教育系统靠拢,跨出突破性改革的重要一步。
如喜欢,大伙点赞+关注,多多支持,以后会经常更新
以日本的高中社团为例,他们的社团活动从正规性和参与者的积极性来说,是带有半职业倾向的:社团通常由部长组织管理,在特定的时间,以学校闲置教室或运动场地为专用场所进行活动。每个社团都有一名教师做顾问,一些球类社团学校还会聘请专人做教练,然后由教练和顾问带领社团去参加组织极其正规的全国性大赛。即是说,几乎每个社团项目都是有正规大赛可参加的,是可以让每个社团集体及个人拥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在大赛中,如果社团表现突出,意志顽强,还会登上像北京《京华时报》这样普及率极高的社会一流报刊,一些表现特别出众的部员,报纸杂志甚至会为他们开设采访专栏。在学校里,这些有特长的学生都好像校园明星一样,不仅被异性争相追捧,还会成为当地社区居民心目中的英雄:在赛后,你会发现街道的邻居熟人很多都在聊你的球队、你的表现,就连你的父母也会被大伙拉住,左夸右赞,赞叹他们“你们真是生了个了不起的孩子”。
日本高中社团的盛大气象是国人们很难想象的。虽说我们在日本校园影视作品中,常能看到某个高中棒球队的投手被一大群三四十岁的社会记者围着采访,死缠烂打、刨根问底;学校的鞋柜里总是装满异性写的情书;动不动就会有外校的学生守在校门口,等着管他要签名,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不禁会想:这是不是也太假、太夸张了,不就是一帮高中小孩打棒球么,至于的么。不过日本的校园情况往往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甚至比影视剧中所描写的还要火爆。在日本高中社团,学生们的训练非常努力,老师和教练也格外投入,不过他们能办得如此成功,更多还要归功于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教育体制在支撑他们,保护着学生们的舞台,他们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正规的平台,师生们才有着如此高的热情,不仅训练有质量,技艺水准高,社会也是对此极为关注的。像2014年1月时就有国内媒体报出,说一场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决赛的上座率竟比中超广州恒大的主场比赛还要高。
关于这场比赛,后来经媒体进一步调查得知,这项高中足球赛事的组织水平是完全在中超之上的:赛事官网包括各支参赛队伍的详细介绍,以及赛事海报、视频宣传、官方指定产品销售等。日本很多高中校队的球员人数,普遍超过百人。全队去东京不光是参赛,更是为了体验、学习、感受大赛气氛,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每逢比赛,球员的亲友团都会赶到现场加油助威。每年在国立竞技场进行的决赛中,现场总是座无虚席,气氛绝不亚于世界杯决赛。日本的各级电视媒体都会对比赛全程直播,航拍画面堪比欧冠。而夺冠后的高中球队,更是受到了当地全城市民的夹道欢庆。
日本的高中足球是这样的,在篮球方面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你亲眼目睹了他们高中的篮球赛现场,你便知道那些日本篮球动漫《灌篮高手》、《黑子的篮球》或是《零秒出手》(另有山下智久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的那种大赛形式和火爆气氛是从哪来的了:
除了正式大赛,另一个检验社团训练成果、展现团队精神的大型活动就要属一年一度的文化祭了。日本高中每年的文化祭都是对外开放的,开放时间一般在1-3天。届时,学生们会分别以社团和班级为单位,齐心协力布置各自的会场,策划排练各自的节目。以班级为单位所组织的活动最常见的有女仆咖啡屋、鬼屋和占卜屋,像会场中所用的服装道具大多都是同学们事先一起亲手制作出来的。另外,各个社团也会在当天拿出自己准备已久的节目,比如轻音部会有演唱会,演艺部有话剧,声乐部也有现场演奏。另外像美术部、漫画部和文学部等,则会摆出自己的画集、文集或者合编杂志在各自的社团专用教室或者操场的专属摊位贩售。
高中文化祭对当地的居民来说就像个盛大的节日,在文化祭当天,家长们多会关了自己的店,在门口打上临时休业的牌子,或者跟公司请假,穿上整整齐齐的服装,背着DV、相机兴致冲冲地前去观看文化祭表演。在文化祭过后,新闻部的同学们还会就这次活动做出专门的校报特刊,特刊基本对每个班级、社团所出的节目都会做出点评,比如哪个社团的作品集卖得最好,哪个节目沸腾了全场,哪个班的布置做得惟妙惟肖、别出心裁,哪个女生的穿着特别漂亮,与平日反差极大。文化祭中每一件趣事、每一个精彩节目都会以校报形式图文并茂地报道出来,那些极富创意的策划人以及出彩表演者的名字又会被地方媒体(包括地方报和地方新闻)反复提及。
【日本高中的丰富集体活动↓】
日本的高中,社团活动普照了每一个学生,基本每个人都有社团、有自己的同好归宿,学生们的团结和干劲儿酿造了相当积极的氛围,按说通常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特立独行,认为什么活动都不参加是一种很酷的行为,而积极参与是那种“很事儿”、很没主见的人干的事,从而看不起那些积极响应者,然而在日本,那种不参与集体活动的人,他们的校园氛围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并不是“酷”和“特别”,而是你这个人不合群、没有特长、没有爱好,所以当那些无社团者被人问及“你是什么部”的时候,他们便面色羞愧地低声答道自己是“回家部”的。
这是日本教育系统的“内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外表”。走进日本校园后,我们发现他们与国内高中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校服,不论是春夏装还是秋冬装,从外套、毛衣、衬衫、领带、女裙、男裤、女袜、鞋子,到所用的书包都是统一的。连上体育课时所用的运动装、体操服和游泳课时所用的泳衣也是如此。而且他们的统一服装都是有公认的设计美感的,哪怕在不必去学校的日子里,大伙也愿意穿学校的衣服出门。
通过对历年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教育系统的观察,以我的观念看来,我认为教书育人还是应该以人为本、从心出发,拿高中的分科为例,也许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拿科目来分人,把所有人都劈成文理两类,然后安排进不同的“工厂”里去强行加工他们,而是应该以人来分科目,根据人的十五种能力(参考下表),理出适合每一种能力的专业,继而再根据学生自身的脾气秉性和兴趣爱好把自己规划进去。
人的十五种能力:
1、归纳能力:这方面能力较强的人适合做律师、教师、领导者。
2、分析能力:这方面能力较强的人适合做领导、程序设计师、能做重大决策的人。
3、数字敏感能力:适合做有关数字行业的工作。
4、使用小型工具的能力:适合做小型工具师、钟表师、工艺美术师、很多人手巧,什么东西看一看就会操作。
5、观察能力:观察力强的人,适合做科学家、星体研究者、考古学家。
6、设计图记忆能力:适合做与图表有关,与设计图纸有关的工作。
7、音乐方面能力:音乐家、歌手。
8、数字记忆能力: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
9、数字思考能力:适合电脑程序设计师、保险业精算师。
10、语言和文字能力:适合秘书、作家、编辑、销售。
11、远见能力:适合当政治家,社会学家。
12、颜色感知能力:适合当画家。
13、图表能力:处理大批公文、图表的时候,有的人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能一下子提纲携领,处理的井井有条。
14、创意思维能力:与前人不同、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人。
15、结构视觉化能力:适合三维空间,动漫。
在日本,许多运动明星、漫画家、作家和插花大师都是从高中社团启程的,多数人的兴趣爱好也是由社团培养起来的,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看来,我认为如果改变不了高考的应试大格局,那不如潜移默化地将社团发展起来,并将社团表现纳入升学条件,在考试成绩方面松开几分,网开一面,以社团和更多的集体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和审美情趣,使未来新时代的人们多一分选择和出路,同时也是以此为过渡期,使我们逐渐向更适合中国的新教育系统靠拢,跨出突破性改革的重要一步。
如喜欢,大伙点赞+关注,多多支持,以后会经常更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