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 第一章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7-21 · TA获得超过965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在反复多次阅读、多角度阅读、多版本阅读、直至抄了数次《道德经》的基础上,我想试着用最朴素的文字语言,谈谈道德经,或者更准确地讲是谈读后感。

道德经如此玄妙,如此高深,我万无可能去解析、解读,书海中,已经保有海量的各种版本的解析文献、作品、书籍。就连汉文帝、唐玄宗这样的帝王,以及历朝历代的一些大儒、圣贤都曾经执笔注解过这部伟大经典,所以我只能谈谈读后感,不敢解析,更不敢注解。

读后感的形式,依然是按照道德经的章节,一章一篇,或长或短,一定是最朴素的文字语言,偶有调侃,也一定不意味着煮史问道对经典的不敬、不畏,恰恰相反,那些调侃也仅仅只是针对自己的理解,而非针对伟大的经典《道德经》。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谈道德经之前,让我们先来做几件事,就像吃饭之前先洗手一样,就像前去参加喜宴之前先准备红包一样,有些准备工作必须先做,否则就带来无穷的麻烦与不快。

那么,在读道德经之前,请先最大限度地忘却了我们活到今天为止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经验、逻辑思维、唯有清空了这些,我们方才可能领悟一点点道德经的玄妙与奥妙。

为什么需要这样呢?

因为《道德经》太玄、太深、太奥,不是我们在商业社会所积累的那点儿生活经验可以领悟的。

这一点我们应该相信,因为《道德经》是作为道教必须供奉的圣物之一,天天都被供奉着的经典,能不玄、不深、不奥才怪。

此外,从学术的角度来说,《道德经》应该是一部古典哲学,什么事情跟哲学扯上了之后就比较麻烦。因为哲学这玩意儿,摸不着,看不见,但却又的的确确存在着的。事实上正是因为哲学的这一特性,才有诸多的科学家最后都走上了哲学这条路。

那么以上我们是从哲学的道家,以及宗教的道教两个角度说明了《道德经》的玄、妙、深、奥以及其神圣性。所以,建议排空一切之后,再来读经,道德经。

此外,关于今天的高频词“道德败坏”(反腐新闻中常见)的“道德”一词,与《道德经》中的“道德”二字,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道德经》中的道德是两个词,道是道,德是德,这部伟大的经典通篇都在谈的唯有这两个字而已。

废话了好大一堆,如果你读懂了,那么你会发现,以上都只是谈了一个字:“经”,什么文献跟“经”扯上之后,语言文字就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横竖怎么扯,都扯不明白,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

好吧,洗洗手正式开始吧:《道德经》第一章。

道是什么?它藏在哪里?

什么是道?它有些什么表现?

这是一个道德经反复分数次,从不同角度阐述着的深奥问题。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老子在开篇的第一章就万分神奇地抛出了第一个足以令所有人震惊的几个概念。

请不要忘记前文的提示,清空了我们所有一切的概念,跟随着老子的思维去建立几个我们从不曾建立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格式化了脑子里面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在整个天地还处于浑沌未开的那个状态下,也就是浩瀚宇宙都不存在的时候,那个虚无的世界是什么?

老子说,那种虚无的状态就叫无。

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光,没有声音,因为没有太阳、月亮、星星、没有蓝天和白云,当然更没有地球……

这种没有时间与空间的状态叫做无。

那么,老子所定义的“无”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静、寂静。

大概明确了无之后,我们来看看什么叫做”有”?

这个问题,老子非常清晰地回答了。老子所定义的“有”绝非今天流行词“有钱”的“有”,而是指万物之母。老子所指的万物是指宇宙万物。

老子概念里面的“有”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明白了“无”与“有”之后,我们大概可以试着首次来回答一下什么是道?道在哪儿?这一道德经的核心主旨。

不要抱有太强烈的希望,因为老子也很幽默,他老人家讲了:道,在哪,这个问题太玄了,他自己也讲不清楚。

但是,讲不清楚,说不明白,不意味着不讲不说。

老子给了我们两个角度和方向去理解“道”。

其一,要屏蔽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常常站在宇宙万物尚未诞生的立场与角度去理解一下道;

其二,要常常站在宇宙万物刚刚诞生的角度下去悟道。

这两点一结合起来,就非常有意思了,道在哪儿?

宇宙万物的诞生,正是因为道,自诞生的那一刻道就悄无声息地布下了,这就是道。

道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

是的,在哲学面前,任何语言文字都有着其巨大的局限性。

其实,岂止是哲学,任何感官感受、心理感受,都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彻底描述。不信,你试着去描述一下大米饭什么味道?苹果是什么味道?或者是说你费尽了全身所有力气,问鼎黄山站在迎客松之前是什么感受?

一些语言文字所无法彻底描述的事物,都需要悟,让心静下来去悟,于是就有了悟道这一神奇的词汇。当你反复地悟道,悟到了真道之后,你就成了得道高人。

所以老子在第一章中进一步解释了“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太玄了。

玄乎到了什么境界呢?

道是一切宇宙万物变化的总门,一切变化都遵循着道。

太阳从东边升起,这是道;人间有春夏秋冬,这是道;猴子会爬树,这是道;猫会抓老鼠,这是道;孩子读书成绩非常好,这是道;老婆大人脾气巨大,这是道;你升职了,这是道;一不小心,你中了彩票,这也是道,当然,你没中大奖,这同样是道……

如果我们读完了第一章,依然对道没有丝毫的概念,那么也不要紧,不需要着急。因为后文中,老子还将多角度,用各种比喻进一步解析“道”。

此外,我们别忽略了一点:凡是那种一读就懂的文献或文章,一定不是经。

�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北京明翊影视文化
2024-08-17 广告
在北京明翊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我们深知内容创作与出版的深远意义。对于出版书籍而言,字数是衡量作品丰富度与深度的标尺之一。通常,根据书籍的类别与市场需求,我们协助作者精心规划内容,确保每本书都能在20万字至50万字之间,既能详尽阐述主题,又...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明翊影视文化提供
锡林郭勒王静波
2023-09-16 · TA获得超过7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18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66.6万
展开全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恒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知道,但不是恒道;名,可命名,但不是恒名。无形的东西,是万物之始;有形的东西,是万物之源。所以,对于无形的东西,要观察它的普遍规律;对于有形的东西,要观察它的因果关系。这两者一同出现,异名同体。玄妙又玄妙,众玄妙的切入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