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推理——普通人也能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
展开全部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的四大定律可以帮助你洞悉他人背后的目的。
本篇文章我们将介绍“两难推理”的使用方法,让你也能像福尔摩斯一样,通过蛛丝马迹找出事实的真相!
当我们思考问题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而这些猜想,需要利用“两难推理”证明其合理性。
首先我们要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成因,它解释了该事物为何而存在。
遵循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成因为“真”。反之,若是主观猜测、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因,则为“假”。
逻辑推理,就是不断排除假成因,只留下真成因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便是本文的重点—— 学会进行“两难推理”。
何为两难推理?我们对万事万物的判断都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要么“否”,
不断的对事件抽丝剥茧,找到所有 “是” 的成因,从而进入下一步的推理,如此一环扣一环的思维路径,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推理。
我们看一看以下这个例子:
事实上,警方并没有花太大的功夫,便找到了盗窃犯。
首先警方需要对本案的罪犯有一个“概念”上的认知,“概念”即:罪犯的本质属性——作案动机。(不了解何为“概念”的,在文章结尾处,我的其他文章有介绍哦~(≧≦)~)
什么样的人才会有,去王小姐家实施盗窃的动机呢?
①由于王小姐刚搬到小区,因此作案者只有可能是小区内的人。(小区外的人不知道王小姐的存在,没有作案动机)
②只有住在王小姐附近的人,才可能熟悉王小姐的出行时间。(专挑王小姐不在家时行窃,才符合本案条件)
③盗窃的目的是为了钱,因此寻找王小姐的邻居谁最近需要钱。
最终警方锁定了4户人,如果逐一排查,工作量也是巨大的,但是在警方进行登门拜访过程中,发现本应和母亲一起小李居住的小李家里,现在只有小李一个人。
原来其母亲重病入院,经调查需要一大笔医药费。因此警方调查了李母的医药费缴纳时间后,便将小李列为嫌疑人进行盘问,很快,小李自首了,表示是因为借不到钱为母亲治病才走上了犯罪之路。
小李之所以很快自首,是由于陷入了“两难困境”,即“小李是否是盗窃犯”,逻辑图如下:
李母的医药费的缴纳是有署名的,并且银行交易记录可以查到转款与提款记录,这些要素无法造假。
因此小李是不是犯人, 关键在于能否向警方证明其医药费的来源是合理的 ,而作为犯人的小李是无法提供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的,因此一旦陷入此两难困境中,小李只能自首。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种逻辑推理的情况叫做“假两难推理”,即除了“是”与“否”之外,还有更多种可能。
例如本案例中,如果还有其他人也拥有一份来历不明的消费记录的话(例如大马路上捡到几万块钱),此时便形成“假两难推理”,小李可以不用解释医药费的来源。具体原因如下图:
警方无法从本案的6种“成因”中,排除其他5种,从而证明“小李是犯人”这一种为“真”。也就无法得出“小李是犯人”的唯一解。此时整个假设都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暂时无法确定犯人的身份,但是警方可以通过排除“假两难推理”中的其他可能性,使之重新变为“两难推理”。
例如查清其他人消费记录的来源,证明其不是从盗窃中得来的,就可以使其他4种可能性排除,重新使犯人落入“两难困境”之中。让真相重见天日。
本文介绍的这种推理由于有现实资料可以查询,还有客观规律作为依据(“亲人有难,情急之下引发犯罪”、“打雷下雨,科学道理”),所以它的证明过程往往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生活中还有一些是没有现实资料作为依据的问题,这种问题推理起来更加复杂。
而我的下篇文章将会介绍,当没有现成的客观规律作为依据时的推理要怎样进行。我是勇者林克,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哦~
另:本“逻辑推理”系列文章标题如下,可以在《》中搜索哦~
1、《 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听你把话说完? 》
2、《 懂得这四大定律,帮你看透别人语言背后的目的 》
本篇文章我们将介绍“两难推理”的使用方法,让你也能像福尔摩斯一样,通过蛛丝马迹找出事实的真相!
当我们思考问题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而这些猜想,需要利用“两难推理”证明其合理性。
首先我们要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成因,它解释了该事物为何而存在。
遵循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成因为“真”。反之,若是主观猜测、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因,则为“假”。
逻辑推理,就是不断排除假成因,只留下真成因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便是本文的重点—— 学会进行“两难推理”。
何为两难推理?我们对万事万物的判断都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要么“否”,
不断的对事件抽丝剥茧,找到所有 “是” 的成因,从而进入下一步的推理,如此一环扣一环的思维路径,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推理。
我们看一看以下这个例子:
事实上,警方并没有花太大的功夫,便找到了盗窃犯。
首先警方需要对本案的罪犯有一个“概念”上的认知,“概念”即:罪犯的本质属性——作案动机。(不了解何为“概念”的,在文章结尾处,我的其他文章有介绍哦~(≧≦)~)
什么样的人才会有,去王小姐家实施盗窃的动机呢?
①由于王小姐刚搬到小区,因此作案者只有可能是小区内的人。(小区外的人不知道王小姐的存在,没有作案动机)
②只有住在王小姐附近的人,才可能熟悉王小姐的出行时间。(专挑王小姐不在家时行窃,才符合本案条件)
③盗窃的目的是为了钱,因此寻找王小姐的邻居谁最近需要钱。
最终警方锁定了4户人,如果逐一排查,工作量也是巨大的,但是在警方进行登门拜访过程中,发现本应和母亲一起小李居住的小李家里,现在只有小李一个人。
原来其母亲重病入院,经调查需要一大笔医药费。因此警方调查了李母的医药费缴纳时间后,便将小李列为嫌疑人进行盘问,很快,小李自首了,表示是因为借不到钱为母亲治病才走上了犯罪之路。
小李之所以很快自首,是由于陷入了“两难困境”,即“小李是否是盗窃犯”,逻辑图如下:
李母的医药费的缴纳是有署名的,并且银行交易记录可以查到转款与提款记录,这些要素无法造假。
因此小李是不是犯人, 关键在于能否向警方证明其医药费的来源是合理的 ,而作为犯人的小李是无法提供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的,因此一旦陷入此两难困境中,小李只能自首。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种逻辑推理的情况叫做“假两难推理”,即除了“是”与“否”之外,还有更多种可能。
例如本案例中,如果还有其他人也拥有一份来历不明的消费记录的话(例如大马路上捡到几万块钱),此时便形成“假两难推理”,小李可以不用解释医药费的来源。具体原因如下图:
警方无法从本案的6种“成因”中,排除其他5种,从而证明“小李是犯人”这一种为“真”。也就无法得出“小李是犯人”的唯一解。此时整个假设都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暂时无法确定犯人的身份,但是警方可以通过排除“假两难推理”中的其他可能性,使之重新变为“两难推理”。
例如查清其他人消费记录的来源,证明其不是从盗窃中得来的,就可以使其他4种可能性排除,重新使犯人落入“两难困境”之中。让真相重见天日。
本文介绍的这种推理由于有现实资料可以查询,还有客观规律作为依据(“亲人有难,情急之下引发犯罪”、“打雷下雨,科学道理”),所以它的证明过程往往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生活中还有一些是没有现实资料作为依据的问题,这种问题推理起来更加复杂。
而我的下篇文章将会介绍,当没有现成的客观规律作为依据时的推理要怎样进行。我是勇者林克,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哦~
另:本“逻辑推理”系列文章标题如下,可以在《》中搜索哦~
1、《 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听你把话说完? 》
2、《 懂得这四大定律,帮你看透别人语言背后的目的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