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古观象台 看古人如何“观象授时”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7-07 · TA获得超过96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7.5万
展开全部

在北京,有没有地处城市中央却又比较冷门的景点?哈哈,北京处处皆景点,我还真找到一个好玩的地儿!

就是古观象台啦!我们 一家三口花了50块钱,一不小心又“包场”了

我们在里面还参加了一个挺有意思的体验项目呢!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距今近500年,是世界上现存持续观测时间最久的天文台。

我们大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天文历法也就成了历代王朝极为重视的技术领域。

在明清两朝,钦天监的主要职责是观察天象、编制节气、推算历法等,差不多就是现在国家天文台和气象局的工作。精确的天文历法离不开精细的天文观测,而天文观测离不开精良的天文仪器,而观象台就是钦天监下边负责观察天象的机构。

古观象台的大事记

早在公元1279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建国门古观象台北侧建立过一座司天台,成为北京古观象台最早的溯源。

明朝建立后,于1442年(明正统七年)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后又增修晷影堂;

1644年清建立之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改用欧洲天文学的方法计算历书;

1911年辛亥革命后,观象台改名为中央观象台;

1927年,紫金山天文台筹建后,古观象台不再作观测研究;

1929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

自1442年到1929年这487年间,古观象台作为国家天文台,一直承担着观星、授时的任务,是世界上现存持续观测时间最久的天文台。


古观象台院落虽小,却广纳天下贤士,曾先后有100多位传教士在古观象台工作、生活过,他们来自的国度几乎涵盖欧洲所有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古观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纵观中国5000年古史,有才文人和厉害武将不少,但科学系人才却凤毛麟角,出名的太史令基本上都是 历史 上非常牛逼的 科技 大佬,他们没有巨人可站,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古代 科技 史上的巨人。

元代的太史令郭守敬除了天文学和数学外,还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并创造性的提出了海拔的概念。明代的钦天监最出名的为刘伯温,到了清朝,钦天监监正多为外国人,出名的有汤若望、南怀仁等人。

那么,古观象台里面玩什么呀?

紫薇殿里看展览

明清两朝的天文台办公室,现在已经变成了古观象台主要的展览场所。殿内悬挂着乾隆皇帝题写的牌匾“观象授时”,用“中国星空”、“东学西渐”、“仪象神韵”等脉络讲述了中国天文学和观象台的 历史 故事。

老实说我没看懂的东西很多,看着一堆好东西实在不知道如何下手去了解。来太早了又没碰上免费讲解,现场好像又不接受收费讲解。这大概就是我们包场的最大BUG了……

后花园看花找猫玩玲珑仪

在院落的东边,有一处花园,露天布设着一些古代天文仪器,陈列有一些与天文、天象有关的石刻。我们逛的时候偶遇一只全身黑得发亮的小胖猫,跟它聊了好久,它还是不搭理我们,真扫兴!

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个“玲珑仪”的复制品了。

玲珑仪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的用于演示天象的一种天文仪器。从内部看,可以假装仰望星空。

登高台看八大件

爬了一段长长的楼梯,登上高台,就是为了去瞻仰这些气势雄伟、铸造精湛的天文仪器。它们可是古观象台的“镇台之宝”,也是世界上唯一古老、完整且配套的大型青铜天文仪器群!

虽然经过几百年风雨的侵蚀,但是上面精密的刻度、美丽的花纹仍然清晰可见。它们既是科学仪器,也是艺术珍品。

1、玑衡抚辰仪

乾隆9年(公元1744年)铸造,重5145公斤 高3.379米。主要用于测定真太阳时、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是清代制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天文观测仪器。

2、象限仪

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2483千克,仪高3.611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地平高度或天顶距,又称地平纬仪,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

3、天体仪

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3850千克,仪高2.735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出没的时间和方位,以及求任何时刻天体的地平高度和方位角,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

4、黄道经纬仪

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2752千克 仪高3.492米。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黄经差、黄玮和二十四节气,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是我国第一架独立的黄道坐标系统观测仪器。

5、地平经仪

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1811千克 仪高3.201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方位角,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

6、地平经纬仪

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7368公斤 高4.125米。主要用于测定天体的方位角和地平高度,由来华的耶酥会传教士德国人纪理安负责督造。

7、纪限仪

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802千克 仪高3.274米。用来测定60度角以内任意两颗天体的角距离和日月的角直径,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

8、赤道经纬仪

制于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仪重2720千克 仪高3.380米。主要用于测定真太阳时、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等14项用途,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是我国第一架独立的黄道坐标系统观测仪器。

这八台青铜天文仪器还遭受过一次劫难。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德、法两国侵略者曾把这八台仪器连同台下的浑仪、简仪平分,各劫走五件。

法国将仪器运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后在1902年归还。德国则将仪器运至波茨坦离宫展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于1921年启运回国,重新安置在古观象台上。

天文拓片体验

老实说我第一次玩这个东西。中间还弄废了一张。工作人员端出一块长方形刻有蟾蜍、玉兔和不知道什么其他东西的实木板,总之内容就是跟月亮有关就对了。工作人员指导张小肉认了一下这些神兽,张小肉成功把玉兔认成了梅花鹿。

工作人员给我们倒了点朱砂,用水稀释,指导张小肉往木板上一遍遍刷朱砂。

然后让我跟张小肉合作,将一张宣纸抻直,盖在木板之上。

最后拿出一个小型扫帚,让我们扫均匀。我没理解这个动作,“此啦”地往上一扒拉,纸糊到不该糊的地方了……

花费:

门票 40元(20元/人,小朋友免费)

拓片体验活动 10元/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