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怎样评价汉武帝的
9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司马迁认为汉武帝是个残暴的君主,在诸多酷吏的传中可以看到每次提到汉武帝对酷吏的态度都是各种各样的"喜".其次司马迁对汉武的讨伐匈奴导致国家弊政是持批评的态度,可以从平准书一篇看出,他十分怀念文景之时的富庶而对汉武由于战争导致国,民贫困十分不满.再次,史记中对汉武帝的描写偏重于求仙,攻伐少于谈论政绩,可以说史记是对汉武帝的"刺书".
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材伟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
“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贵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清吴裕垂《历朝史案》,则指出:
“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订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封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
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了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而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
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元光三年,董仲舒上策论三篇,史称天人三策。武帝召问之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天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共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则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欲谷登……德泽洋溢,施平方外,延及群生?”
他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具有本体性战略性的大问题,表明此人视野之广阔。他要求作为哲学家的董仲舒不要就事论事地回答,而要讲出“大道之要、至论之旷。这说明他对如何治理国家考虑得很远很深。他所探索思考的不是一时应变之权,而是系统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他晚年曾对卫青说: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他认为他所从事的“内兴功利,外事四夷”政策,都是出于创立制度、为后世留下样板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他承认自己的政策会扰民(劳民);他并不希望他的后代效法他的扰民政治,他告诚后代必须警惕而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
翦伯赞描述汉武帝云
“说到汉武帝,会令人想到他是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黜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
汉武帝,是军队最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最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决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
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前古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艺术。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奴尔哈亦、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他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人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野猪)——而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透彻,并赐号日“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
他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他不幸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结果此人由于恨用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代。而他汉武帝则从此成为最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君王。
参考资料:http://zj.usb9.com/zj/book3.htm
我们怎么评价他
汉武帝在位期间,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打击地方势力;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监察制度;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建立羽林军、羽林孤儿和八校尉。统一货币,发行五铢钱;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从政治、军事、财政、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勘定外患,拓土启疆,造成了西汉的盛世。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一生也是声色犬马、荒淫暴虐的一生。他食色不厌,纵情恣欲,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女,后宫所纳美女,竟达七、八千人。他不问黑白,杀人如麻,大起巫蛊之狱,令人闻而心惊,望而生畏。他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在他的晚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不过,汉武帝晚年颁发《轮台罪己诏》,“深陈既往之悔”,实行“息兵重农”的政策,又使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封建帝王能做到这一点的,我还没发现有第二人。
参考资料:永光悠游社区 - 游戏与历史文化的世界 » 中华历史文化 » 【原创】也谈如何评价汉武帝
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材伟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
“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贵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清吴裕垂《历朝史案》,则指出:
“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订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封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
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了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而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
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元光三年,董仲舒上策论三篇,史称天人三策。武帝召问之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天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共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则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欲谷登……德泽洋溢,施平方外,延及群生?”
他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具有本体性战略性的大问题,表明此人视野之广阔。他要求作为哲学家的董仲舒不要就事论事地回答,而要讲出“大道之要、至论之旷。这说明他对如何治理国家考虑得很远很深。他所探索思考的不是一时应变之权,而是系统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他晚年曾对卫青说: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他认为他所从事的“内兴功利,外事四夷”政策,都是出于创立制度、为后世留下样板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他承认自己的政策会扰民(劳民);他并不希望他的后代效法他的扰民政治,他告诚后代必须警惕而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
翦伯赞描述汉武帝云
“说到汉武帝,会令人想到他是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黜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
汉武帝,是军队最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最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决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
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前古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艺术。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奴尔哈亦、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他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人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野猪)——而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透彻,并赐号日“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
他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他不幸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结果此人由于恨用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代。而他汉武帝则从此成为最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君王。
参考资料:http://zj.usb9.com/zj/book3.htm
我们怎么评价他
汉武帝在位期间,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打击地方势力;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监察制度;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建立羽林军、羽林孤儿和八校尉。统一货币,发行五铢钱;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从政治、军事、财政、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勘定外患,拓土启疆,造成了西汉的盛世。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一生也是声色犬马、荒淫暴虐的一生。他食色不厌,纵情恣欲,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女,后宫所纳美女,竟达七、八千人。他不问黑白,杀人如麻,大起巫蛊之狱,令人闻而心惊,望而生畏。他穷兵黩武,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在他的晚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不过,汉武帝晚年颁发《轮台罪己诏》,“深陈既往之悔”,实行“息兵重农”的政策,又使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封建帝王能做到这一点的,我还没发现有第二人。
参考资料:永光悠游社区 - 游戏与历史文化的世界 » 中华历史文化 » 【原创】也谈如何评价汉武帝
展开全部
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功绩有:(1)政治上,重用人才,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治理黄河,免除水害;(3)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5)民族关系或对外交往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过错有:(1)过于迷信武力,长期发动对外战争;(2)有求仙迷信思想,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总之,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功大于过。
(望采纳,谢谢)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功绩有:(1)政治上,重用人才,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治理黄河,免除水害;(3)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5)民族关系或对外交往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过错有:(1)过于迷信武力,长期发动对外战争;(2)有求仙迷信思想,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总之,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功大于过。
(望采纳,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评价汉武帝。
①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②他为了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了以下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同时设立司隶校尉和十三州部刺史,加强监察制度;经济上,统一铸钱(五铢钱),盐铁官营;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使儒学发扬光大;军事上,反击匈奴成功,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③但他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重用酷吏,农民不断暴动,社会曾出现过动荡。
①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②他为了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了以下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同时设立司隶校尉和十三州部刺史,加强监察制度;经济上,统一铸钱(五铢钱),盐铁官营;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使儒学发扬光大;军事上,反击匈奴成功,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③但他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重用酷吏,农民不断暴动,社会曾出现过动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2.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另外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亦影响深远。
3.刘彻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2.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另外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亦影响深远。
3.刘彻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汉武帝,姓刘名彻,只汉王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汉武帝当政期间是汉朝的强盛时期。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通过改革,汉武帝把西汉王朝推向了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也成为继秦始皇之后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即“秦皇汉武”。
一 政治制度的改革
为了加强皇权,限制相权,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形成了“中朝”(或称为内朝)。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对峙。另外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立,也加强了专制皇权对地方的控制,起到了强干弱枝的显著作用,
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采取察举制和皇帝征召,由此他选拔了一批人才充实官僚机构,如主父偃 董仲舒 司马相如东方朔等,有力的巩固了中央集权。
在军事改革方面,汉武帝组建了禁卫军,尉后来他击退匈奴巩固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令人大修《九章律》,使之更加繁苛完备。这一方面打击了豪强势力,另一方面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 财政制度的改革
至武帝时,西汉王朝经“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出现了繁荣景象。但不久,国家财政经济却出现了严重困难。其中原因就有:汉武帝长期对外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武帝本人的奢靡挥霍如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园池,离宫别院,以及巡守封禅等活动。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武帝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实行盐铁专营颁布算 令 改革币制。
汉武帝上述理财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和地方割据势力。增强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势力,为打击匈奴开发边疆提供了动力。但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困难,如官盐铁价高质劣,多次币制改革造成了币制的混乱。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通过改革,汉武帝把西汉王朝推向了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也成为继秦始皇之后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即“秦皇汉武”。
一 政治制度的改革
为了加强皇权,限制相权,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形成了“中朝”(或称为内朝)。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对峙。另外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立,也加强了专制皇权对地方的控制,起到了强干弱枝的显著作用,
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采取察举制和皇帝征召,由此他选拔了一批人才充实官僚机构,如主父偃 董仲舒 司马相如东方朔等,有力的巩固了中央集权。
在军事改革方面,汉武帝组建了禁卫军,尉后来他击退匈奴巩固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令人大修《九章律》,使之更加繁苛完备。这一方面打击了豪强势力,另一方面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 财政制度的改革
至武帝时,西汉王朝经“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出现了繁荣景象。但不久,国家财政经济却出现了严重困难。其中原因就有:汉武帝长期对外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武帝本人的奢靡挥霍如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园池,离宫别院,以及巡守封禅等活动。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武帝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实行盐铁专营颁布算 令 改革币制。
汉武帝上述理财措施,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和地方割据势力。增强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势力,为打击匈奴开发边疆提供了动力。但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困难,如官盐铁价高质劣,多次币制改革造成了币制的混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