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影响一辈人的单口相声大师刘宝瑞

 我来答
好声音1718
2022-07-10 · TA获得超过66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1万
展开全部

那这么一位上个世纪来自民间的相声大师刘宝瑞,其作品可以说整整的影响了,一辈人,有的作品在当代已经失传,没有任何收录,比如著名的单口作品,(官场斗)老一辈人说,你们啊,没那个福分听全本了!这么一位,单口相声大师,民间是怎么评说刘宝瑞的!

刘宝瑞来源于民间思想性

刘宝瑞先生的艺术,怎么都绕不过这民间思想性。刘先生的思想性,是真正的思想性,不是正能量,而是朴素的,隽永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思想性。相声大师张寿臣的作品思想性强,讽刺官僚,抨击军阀,但是太过“愤青”,胸怀不足;马三立先生的作品思想性也不错,关注小人物,有小中见大的感觉,但是格局过小,地域性也太强;文哏清门作品清新隽永,格调较高,但是文人气太足,未免恃才傲物,小众了点。

而刘宝瑞先生的思想性,根本是出于自己朴素善良的基本性,用今天的话就是“三观太正”。他的作品,对穷人怜悯,但对富人也不挤兑;对官僚讽刺,对庸民也不歌颂;对热情褒奖,对冷漠也不尖刻。把智慧的刘墉、勇敢的孙德龙、善良的黄半仙塑造好了都不难,难的是贪官和珅、外来侵略者法官、监守自盗的太监、假行家、私塾老师、皇上、不孝子等等反面角色,他既讽刺了,教育了,弘扬正能量了,又不会让您讨厌他们,恨不得剥皮实草。说小了这是刘先生善良的自觉性,说大了这不是相声最高境界吗?所以刘宝瑞先生作品的思想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仍是相声界第一。当然,也有人认为刘先生中庸处世圆滑这也是实情,见仁见智吧。

刘宝瑞大师的作品始终通俗接地气

通俗不仅仅是接地气,那是俗,俚俗。刘先生不光俗,还通。这了不起。上面的知友说到了,刘先生的京津口语少,普通话标准,说得特别好。可能是刘先生久占南方的关系吧,他的作品确实是“标准中国话”,甚至是“标准世界话”,不仅中国各省人能听懂,他的作品还是最早被翻译成外文的相声作品,就因为他的价值观、语言、包袱点都通俗而普适,哪的人都懂,都能找到笑点。

刘先生很多作品人物很多,如果是别的演员演恐怕一定会用口音来区分,比如《知县见巡抚》的巡抚,《斗法》的法官,《黄半仙》的老黄,都是很容易用方言或假外国话来增强表现力的,但是他没有。连巡抚的官腔打的都非常客气。几乎不倒口。这也是他注意通俗通俗地气性的重要表现。有自己的相声艺术标准。

刘先生结构故事的能力一流!单口大王不光说得好,更编的好。

另外,人物刻画能力强。他刻画人物在小处,星星点点,但是既准确又不过分。就拿经典的《山东斗法》来说,常连安、马季、徐德奎的版本同样很精彩,甚至有些方面比刘宝瑞的还好。但是要问我谁塑造的孙德龙最鲜明,还得说刘宝瑞!他的人物是可爱的。“进哪个宫啊”,“拿我当风筝把我放了”,“你怎么也得死啊”这些看似水词的话都不是废话。

包袱亮脆。这一点主要得益于前两点。结构精巧、人物连贯,所以很多包袱就积蓄了力量,箭在弦上,不得不笑。仅从技术上说,刘宝瑞也是开创性的。大家都知道,刘先生在包袱口上老有点小结巴,这就是个很巧的办法,对于包袱节奏的调整立竿见影。再比如刘先生最爱说的口头语“这不倒霉催的么?”,这句也很巧的。其实有些包袱并不合理,解释又费很多话影响节奏。刘先生创造性地发挥了“倒霉催的”这句话的价值,使得包袱又短又脆还合理。有兴趣的请对比常和刘《斗法》的“从天而降”这个桥段就明白这句话的值钱了。类似的话还有“您琢磨这意思啊”,“那能怎么怎么样么?”这种小话儿都是隐形的捧哏,有他不多,没他少一大块。不是白说的。

说点不好的。其实也不是不好,只是世事辩证,好在有时候会成了坏。其实内行都知道,刘先生对口的功力不次于单口,捧逗俱佳。可为什么对口经典作品很少,认可度也一般呢?不得不说怹的艺术是有局限的。他的嗓音独特,使单口又醒人又逗乐,可一对口就难以协调,跟谁都不在一频道上,听着并不舒服。再者,他平和的风格以及固化的一些单口技巧让他在捧哏上显得温,包袱翻得不够劲儿,有的时候为了整体的合理性会故意的调整语言的顺序和节奏,难免不够脆生。这也是双刃剑,没办法。

百度网友2f46038
2022-12-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5
展开全部
个人认为在相声方面,单口绝对第一;对口相声不亚于候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