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可分为两种:豪放派和婉约派,请问:两派中的创始分别是……
展开全部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两派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字世文),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人王士□《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 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相近.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
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
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
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
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