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引起恐惧的因素
- 3 生理特征
- 4 心理学定义与作用
1 拼音
kǒng jù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之一,指有机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发生时常有缩回或逃避的动作并伴随着异常激动的表现,如心慌、毛发竖立、惊叫、预示危险的面部表情和姿态等。
中医:畏怕,害怕。《灵枢·淫邪发梦》:“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
恐惧一词是指一般人在面临不得不面对的危险下所产生的情绪反映。伴随恐惧而来的生理感觉有心跳过快过慢、盗汗、颤抖甚至一些更加强烈的生理反应。一个突然的、强烈的恐惧可能会导致死亡。
2 引起恐惧的因素
引起恐惧的 *** 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人们熟悉的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奇怪、陌生、可怕的事物突然出现,黑暗、巨响、凶猛动物、歹人、悬空、身体突然失去平衡及他人恐惧情感的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恐惧。但关键因素还是主体自身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当危险情境极度威胁人的生命,自身又无能为力时,会产生绝望情绪。有的 *** 还可能导致人的心理变态,出现强迫性的恐怖症状,如恐怖症、惧高症、惧空旷症和惧不洁症等。
3 生理特征
因此,心脏病患者和心功能不正常的人容易发生恐惧感,突然的响声,恐怖的场面因容易引起心跳过快,也容易引起恐惧感。
其中心跳过快会引起似乎被追赶的恐惧感(中医有:心动过速者,惕惕然如人将捕之之说);心动过慢或早搏会引起的心悬空、心下沉的恐惧感。不过,一般的人在白天或人清醒时心跳过快过慢通常只引起两种不同的心悸感,很少会引起恐惧感。只有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或在睡眠发生心跳过快过慢时才会引起恐惧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恶梦。
4 心理学定义与作用
在心理学中恐惧与焦虑以及敌视被誉为心理学的重要元素,亦是神经症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恐惧与焦虑都为对危险的一种情感上的反映,并都伴随着生理上的感觉。虽然两者接近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DSMIVTR定义了两类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1]。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个人对可被他人观察到的公众场合,预先赶到的一种持久的、非理性的恐惧。 特殊恐怖症(specific phobia)发生于对几种特殊类型的物体或情境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