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简介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10-0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左传》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所以《左传》只能说是最早的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作者

[编辑本段]

无名氏的作品。

其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七年。

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左传》

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左传》的作者,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

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

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

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

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

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

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

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左传》的思想

[编辑本段]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

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

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

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

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

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

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

《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

《左传》的内容

[编辑本段]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由于《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的体例

[编辑本段]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事各方面的历史,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

《左传》的文学色彩

[编辑本段]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的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

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