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事情的方法有三种
解决事情的方法有三种
解决事情的方法有三种,遇到事情解决事情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人生一世,难免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往往处理事情的第一反应,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行、见识和修养。下面看看解决事情的方法有三种。
解决事情的方法有三种1
1 、凡事以“稳”为主,莫急
有句话说:“你对一件事是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其实,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是因为你的不同态度,反而让事情有了不同的走向。
太多时候,你遇事情绪崩溃或者怒发冲冠,不仅没有直接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没有看清事情真相,直接将事情推向了更坏、更糟糕的境地。
说个故事。
有个朋友总是说自己脾气不好,有一次在街头远远看着妹妹在说话,以为是别人欺负她,二话不说上前就把人打伤了。
事后追问,才知道是对方捡了妹妹的东西在核实问一些问题,结果却遭遇飞来横祸。他最后不仅赔钱,还被人告了,冲动的教训太大了。
所以,遇事一定要“稳”。所谓稳,就是遇事不能冲动、不能着急,让自己的情绪稳下来,先搞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再说进一步该如何推进。
太急,容易在冲动之余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让自己损失连连。
太急,往往让自己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容易做出错误的举动,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有句话说:“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这是说愚蠢的人遇事往往会用情绪说话、办事,而有智慧的人,则是先处理好情绪然后再办事。
所以,遇事稳下来,让自己缓一缓,才能真正把握局势,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处事以“静”为先,莫辩
有些人遇事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停争辩,总希望争个输赢,其实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当你总是希望说服别人,让对方承认自己正确的时候,就会浪费自己太多的精力与时间,时间越久,自己就会陷入到一个怪圈中不能自拔,那就是只要有人反对,自己就会跳出来与对方争个高低。
说实话,这样的方式非但对自己无利,而且对于解决问题也根本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不要忘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圈子都不一样,自然围绕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认知,那么得出的答案肯定也不会一样。
当我们总是强迫别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或者认可自己观点时,其实就是第一时间关闭了与别人沟通的渠道,将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从此再也不会有人去信任自己了。
所以,处事以“静”为先,不要急于争辩,遇事先听听别人如何去说,还可以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立场考虑考虑,如此这样才更容易解决问题。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不会轻易去让自己用情绪说话,而是懂得先让自己静下来,然后随机应变。
3 、遇事以“安”为首,莫慌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千万不能慌不择路或是方寸大乱,越是如此,越容易说错话、办错事,让自己错上加错,最终与机遇擦肩而过,让自己遗憾终生。
遇事要以“安”为首,莫慌。
就是说要让自己沉住气、不着慌,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也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让自己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决策。
曾国藩曾说:“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纵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让自己安静下来,才能戒骄戒躁、才能不让自己在浮躁之中跌倒,让自己稳中求胜、大步向前。
其实,当一个人遇事不慌张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让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不会让自己深陷情绪与惶恐之中患得患失,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俗话说:我们不能影响阴晴冷暖,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拥有这三种遇事的处理方式,才会让自己具备解决棘手复杂的能力,更可以让自己活成一个明白人,让自己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解决事情的方法有三种2
01、 沉得住气
春秋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佯装臣服,到吴国为奴。
勾践夫妇在吴国,受人差役,一直忍辱负重,唯唯诺诺地过了两年卧薪尝胆的生活。
吴王见勾践这般,以为他不成气候,不足为惧,便放勾践回了越国。
回国后的勾践励精图治,越国人民也发愤图强,国家蒸蒸日上,国力日渐雄厚,没几年勾践便灭了吴国,成为了霸主。
能沉住气的人,不轻易被眼前的局势迷惑,被当下的情绪控制,他们往往有所忍,便有所成。
越是遇到难事,越是要沉住气,才能纵观全局,理清轻重,也才能走的更远。
02 、静得下心
有一位军人被安排去安全局工作,安全局对他进行了考察。考察的地点是一个武器射击场,四处都是“噼噼啪啪”的枪响声。
但这位军人表现得十分平静,一点也不慌乱。
工作人员便问他:“你没听见枪响?”
军人回答:“听到了。”
工作人员继续追问:“听到几声?”
军人回答得依旧很平静:“左边三声,右边三声,大约距离25米。”
“那你为什么不离开?”工作人员感到很疑惑,军人却冷静地回答说:“我不知道逃到哪里安全。”
慌乱时,若不能先冷静下来,那急切做出的决定很可能是无用功,反而适得其反。
遇事静得下心,是一种格局,也是一种智慧。
03、 拐得了弯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参加牧师考试的考生,提前半个月到达考试的地方,精心准备考试用的演讲稿。
他每日在房间里大声朗读,将演讲稿背得行云流水。
可是,到了考试当天,还有一个人轮到他时,他却异常惊讶地发现:台上的考生,正声情并茂地演讲着与他演讲稿一模一样的内容。
原来,这位考生住他隔壁房间,每日听他背诵时,盗窃了他的内容。
他灵机一动,上台时淡定地说:成为一个牧师,需要耐心和倾听,并且有良好的记忆力。我现在就示范一下,将重复前一位考生的演讲。
于是,他演讲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并获得了热烈掌声,顺利通过了考试。
很多时候遇到的难事,拐个弯,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春。不把自己置于死胡同里,就总能条条大路到罗马。
未来不迎,世事难料,拐得了弯,不仅是智慧,也是心胸和格局。
解决事情的方法有三种3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即使是父子、母女,或者亲人、爱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明白这一点,不去强求别人的想法、做法与自己一致,不去用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强加于别人,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
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中国的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乃至人际关系都充满了“控制”。我们总是企图想要改变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伴侣、我们的孩子、我们身边的人。
事实上,一个人永远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除非这个人自己真的想改变,不然你无法改变他。就像我们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你无法帮助一个自己不想要改变的人一样——每个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好的动机只能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
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那样只会招来抗拒和远离。
你不愿意别人控制你,那就不要去控制别人。控制或者想要改变别人之前,先控制和改变自己。
问问己,为什么我非要让外界改变来达到让自己舒服的目的?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不论我们做任何事情,最终的结果要达到“三赢”。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
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