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是中国明朝最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之一。 生平 李时珍出身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由于家庭的熏陶,李时珍从小就喜爱医药。由于当时从医者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身为医生的父亲李言闻只希望他读书应考以光宗耀祖,并不鼓励他习医。李时珍在14岁的时候不负父望顺利的成为秀才,但是之后3次参加乡试欲成举人,都难以遂愿,兼之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一直有增无减,于是决定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药。 在30岁时成为当地名医,楚王听说后聘李时珍为奉祠,掌管良医所事务,1556年,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在京师金陵供职了一年。辞职回家后,在雨湖北岸构筑新居,题名「红花园」,在此行医。 在他行医救人期间,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李时珍多次上书朝廷要求重整医书的资料,可惜并无回应,于是他便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的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亲自对中国历代有关药物学的著作进行了整理。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于是李时珍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除了不辞劳苦到各地采药及以自身试药之余,他遍访名医宿儒,又到处访问渔夫、农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间验方。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经过30年后,终于著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花了12年修订三次。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李时珍逝世,葬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东南2公里的雨湖之滨。(参看李时珍墓)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刊行。此外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濒湖集简方》、《三焦客难》、《命门考》、《五脏图论》、《濒湖医案》等,除前两种外皆失传。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 题解 李时珍用了大约27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本草纲目》,经过了三次改写,于万历六年(1578年)才最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李时珍参考了800多种书籍,多次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本,耗费了他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纲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为资料主体增删考订而成的。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药物学家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用意在拾遗补正《本草纲目》,其中新增716种药材,补充161种药物内容,纠举错误34条。 体例 《本草纲目》共52卷,载药1892种(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这种分类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评价 《本草纲目》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本草纲目》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同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以前葳蕤、女萎认为是同药,李氏经过鉴别则确认为两种;苏颂在《图经本草》将天花、括楼分为两处,其实是同一种植物;前人误认「马精入地变为锁阳」、「草子可以变鱼」,一一予以纠正之。并且在本书中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药物。对某些药物的疗效,李时珍还通过自己的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描述。本书还载叙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去大量附方、验方及治验病案外,还有一些有用的医学史料。 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达尔文更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但由于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准的限制《本草纲目》中的大部分条目不够科学,《本草纲目》中说铅粉辛寒无毒,事实上是有剧毒的;如其中人部收录的孝子衣帽、寡妇床头灰、死人枕席、懒婆娘的裹脚布(多垢者佳)、户限下土、古镜、灵床下鞋、自经死绳、草鞋、男 *** 治蛇咬、女 *** 治「五淋、阴阳易病」、人魄(人吊死后的魂魄)镇惊吓、人肉疗羸瘵(割股疗亲)、人中黄(人粪)治呕血、梁上尘治昏厥……等皆可入药,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都是没有科学根据或过于牵强(如粪中蛆、猪槽中水、市门溺坑水)。这部份李时珍大多引用《辍耕录》、《本草拾遗》的说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另外李时珍并驳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吃人肉疗羸瘵是错误的。 传播 《本草纲目》先后流传到了日本(1606年)、朝鲜、越南等地,1656年,波兰人卜弥格(P. Michael Boym,1612年~1659年)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本,书名《中国植物志》(Flora sinensis),在欧洲维也纳出版。1676年米兰出版了义大利文译本,1735年以后又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林奈等欧洲科学家都阅读过这本书。
关羽(?? —219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 生平 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188年,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寝则同床,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立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三人讨伐黄巾有功,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刘备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国相,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后刘备领徐州,受袁术、吕布夹攻,投奔曹操,曹操荐举刘备为左将军、豫州牧。198年,曹操击败吕布,任车胄为徐州刺史。时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200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关羽被擒,曹操为留关羽为己用,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率淳于琼、郭图等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危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开,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208年,曹操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关羽被封元勋,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这其间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所以驻于江北。刘备平定蜀地后,授权关羽掌管荆州。 215年,孙权对北方战争失利,又自认赤壁之战中远较刘备出力为多,转向刘备索讨荆州,刘备拒绝,孙权遂命吕蒙偷袭荆州南部,鲁肃于益阳牵制关羽,最终孙刘协议平分荆州,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孙权方仇视刘备关羽君臣。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进攻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时大雨令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天象俘虏敌军三万多人,并生擒于禁,斩杀庞德,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关羽威震华夏。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向曹操自请袭击关羽后方。曹操仍不放心,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剌史裴潜、豫州剌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并准备亲自征讨关羽。孙权亦动员所有主力部队,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前往荆州以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不战而降,孙权手下吕蒙、陆逊等遂次第攻陷荆州各地。关羽因后方生变,又和徐晃作战失利,于是解除对樊城的包围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关羽军队家属多在荆州,得知荆州失陷,士卒渐渐溃散,关羽惟有退至麦城。12月,关羽率数十骑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却被潘璋手下马忠埋伏以重军突袭,于临沮被斩。刘备称帝后,称为关羽报仇而东征孙吴,但最后被陆逊打败。刘禅即位后,追諡关羽为壮缪侯。 特征 19世纪日本画家歌川国芳依三国演义所绘的关羽刮骨疗毒图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投降曹营时,虽受尽礼遇,但仍心向刘备。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疗毒,事缘一次被毒箭射伤左臂,每到阴雨,骨别疼痛,一名医师说要刮骨去毒才可病愈,关羽即伸臂给医师,开始刮骨,血流到盘,但关羽却一面食肉饮酒,神态自若。 他对士大夫非常骄矜,与同僚关系也不太好。如马超归附时,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及黄忠官拜后将军,他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幸得诸葛亮和费诗解说,关羽也欣然接受。而糜芳、士仁、潘濬都与关羽有隙。 家庭 子女 关平,关羽长子,跟随关羽征战,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 关兴,关羽次子,少已有名,深得诸葛亮器重,弱冠后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关氏,关羽之女,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孙 关统,关兴长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关兴次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后裔 一说蜀汉灭亡后,庞德之子,庞会尽杀关氏为父报仇,关羽一脉已断。但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有争议。后世解州、当阳、洛阳等地关姓氏族,常自称为关羽后裔,然多无可查考。 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温恢:「关羽骁锐。」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可参考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份,详细整理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用作皆为勇将代名词的资料。 出生争议 于中国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帧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间对关羽生辰还流传有好几种说法。比较、考证几种资料,较为可信且成公论是关羽生于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 不过资料一直受到争议。《三国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记录关羽出生,另外如《关帝志》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非严谨的史料;《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未有严格考究。而王兆春等所编著《中国历代名将传》暂记为(? - 219),所以现今仍未有确切可信的资料。 民间艺术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关羽像 演义以前 关羽于民间的形象,至宋代即与今日相去不远。洪迈的《容斋随笔》按理是史论,但其中已有「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的传说。而脍炙人口的三英战吕布、千里保皇嫂、华陀为关羽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故事,都已见于《三国志平话》,且《三国志平话》中的关羽形象较《三国演义》更加完美。元代关汉卿所作戏曲《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有提到关羽过五关,可见《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亦早已在民间流传。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总成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畏说法、说部话本及民间传说中关羽的故事,和史书中关羽的事迹有所出入,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为汉末、魏晋以来的传说;土山约三事是有战败被擒、投降;文丑实死于乱军之中;麦城拒降是记奋战未降,非正式出使拒降。而过五关斩六将、战黄忠、手持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等都为传说。 《三国演义》对于关羽负面的性格也加以夸大,如诸葛亮问关羽若曹、孙同时来侵,关羽回答要分兵拒之;关羽不满马超,甚至要入川比武;关羽拒婚,更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说的艺术创作。 戏剧 中国传统戏曲中关羽的角色,以野史、《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之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加上关羽有「美髯公」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或「关公髯」。手执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头戴专有的绿色盔头,缀黄绒球配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而后人为表示对关羽的尊敬,所以会特意在面谱上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关公亮相姿式就有48种之多,称为「关公48图」。 而在旧时上演关公戏曲时,有许多规矩: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在演出前10天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要给关帝像烧香叩头,在后台杀鸡拜祭;演员要在盔头或者前胸挂有关帝像的黄表附,演出结束要用此纸拭脸,并拿到关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谢关帝的庇护等;在演《走麦城》时,更要台上台下烧檀香、点蜡烛。据说如果违犯禁律,关帝就会显灵,演员要出事故,戏园要出乱子。清廷皇宫演戏时,每临关公出场,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一些有损于关帝形象的剧目,如《斩熊虎》、《怒斩关平》、《关公辞曹》等,宫庭及京城的著名戏园皆禁止上演。而现今也有对演关羽的演员有不少禁忌,如当演员上了妆后,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妆后的关羽也不能举动失仪
参考: 本人
关羽(?? —219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 生平 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188年,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寝则同床,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立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三人讨伐黄巾有功,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刘备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国相,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后刘备领徐州,受袁术、吕布夹攻,投奔曹操,曹操荐举刘备为左将军、豫州牧。198年,曹操击败吕布,任车胄为徐州刺史。时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200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关羽被擒,曹操为留关羽为己用,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率淳于琼、郭图等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危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开,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208年,曹操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断曹仁后路。待刘备取得荆南,关羽被封元勋,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这其间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所以驻于江北。刘备平定蜀地后,授权关羽掌管荆州。 215年,孙权对北方战争失利,又自认赤壁之战中远较刘备出力为多,转向刘备索讨荆州,刘备拒绝,孙权遂命吕蒙偷袭荆州南部,鲁肃于益阳牵制关羽,最终孙刘协议平分荆州,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孙权方仇视刘备关羽君臣。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进攻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时大雨令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天象俘虏敌军三万多人,并生擒于禁,斩杀庞德,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关羽威震华夏。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向曹操自请袭击关羽后方。曹操仍不放心,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剌史裴潜、豫州剌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并准备亲自征讨关羽。孙权亦动员所有主力部队,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前往荆州以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不战而降,孙权手下吕蒙、陆逊等遂次第攻陷荆州各地。关羽因后方生变,又和徐晃作战失利,于是解除对樊城的包围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关羽军队家属多在荆州,得知荆州失陷,士卒渐渐溃散,关羽惟有退至麦城。12月,关羽率数十骑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却被潘璋手下马忠埋伏以重军突袭,于临沮被斩。刘备称帝后,称为关羽报仇而东征孙吴,但最后被陆逊打败。刘禅即位后,追諡关羽为壮缪侯。 特征 19世纪日本画家歌川国芳依三国演义所绘的关羽刮骨疗毒图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投降曹营时,虽受尽礼遇,但仍心向刘备。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疗毒,事缘一次被毒箭射伤左臂,每到阴雨,骨别疼痛,一名医师说要刮骨去毒才可病愈,关羽即伸臂给医师,开始刮骨,血流到盘,但关羽却一面食肉饮酒,神态自若。 他对士大夫非常骄矜,与同僚关系也不太好。如马超归附时,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及黄忠官拜后将军,他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幸得诸葛亮和费诗解说,关羽也欣然接受。而糜芳、士仁、潘濬都与关羽有隙。 家庭 子女 关平,关羽长子,跟随关羽征战,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 关兴,关羽次子,少已有名,深得诸葛亮器重,弱冠后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关氏,关羽之女,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孙 关统,关兴长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关兴次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后裔 一说蜀汉灭亡后,庞德之子,庞会尽杀关氏为父报仇,关羽一脉已断。但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有争议。后世解州、当阳、洛阳等地关姓氏族,常自称为关羽后裔,然多无可查考。 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温恢:「关羽骁锐。」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诸葛亮书与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称关羽、张飞:「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可参考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份,详细整理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用作皆为勇将代名词的资料。 出生争议 于中国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帧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间对关羽生辰还流传有好几种说法。比较、考证几种资料,较为可信且成公论是关羽生于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 不过资料一直受到争议。《三国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记录关羽出生,另外如《关帝志》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非严谨的史料;《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未有严格考究。而王兆春等所编著《中国历代名将传》暂记为(? - 219),所以现今仍未有确切可信的资料。 民间艺术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关羽像 演义以前 关羽于民间的形象,至宋代即与今日相去不远。洪迈的《容斋随笔》按理是史论,但其中已有「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的传说。而脍炙人口的三英战吕布、千里保皇嫂、华陀为关羽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故事,都已见于《三国志平话》,且《三国志平话》中的关羽形象较《三国演义》更加完美。元代关汉卿所作戏曲《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有提到关羽过五关,可见《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亦早已在民间流传。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总成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畏说法、说部话本及民间传说中关羽的故事,和史书中关羽的事迹有所出入,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为汉末、魏晋以来的传说;土山约三事是有战败被擒、投降;文丑实死于乱军之中;麦城拒降是记奋战未降,非正式出使拒降。而过五关斩六将、战黄忠、手持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等都为传说。 《三国演义》对于关羽负面的性格也加以夸大,如诸葛亮问关羽若曹、孙同时来侵,关羽回答要分兵拒之;关羽不满马超,甚至要入川比武;关羽拒婚,更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说的艺术创作。 戏剧 中国传统戏曲中关羽的角色,以野史、《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之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加上关羽有「美髯公」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或「关公髯」。手执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头戴专有的绿色盔头,缀黄绒球配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而后人为表示对关羽的尊敬,所以会特意在面谱上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关公亮相姿式就有48种之多,称为「关公48图」。 而在旧时上演关公戏曲时,有许多规矩: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在演出前10天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要给关帝像烧香叩头,在后台杀鸡拜祭;演员要在盔头或者前胸挂有关帝像的黄表附,演出结束要用此纸拭脸,并拿到关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谢关帝的庇护等;在演《走麦城》时,更要台上台下烧檀香、点蜡烛。据说如果违犯禁律,关帝就会显灵,演员要出事故,戏园要出乱子。清廷皇宫演戏时,每临关公出场,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一些有损于关帝形象的剧目,如《斩熊虎》、《怒斩关平》、《关公辞曹》等,宫庭及京城的著名戏园皆禁止上演。而现今也有对演关羽的演员有不少禁忌,如当演员上了妆后,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妆后的关羽也不能举动失仪
参考: 本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