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文言文
1. 晚上八点和九点半用古文怎么表示
晚上八点是戌时范围;晚上九点半是亥时范围。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19:00-21:00是戌时,21:00-23:00是亥时。同时古代的夜晚是按照“更”的说法计算的,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
扩展资料:
古代其它的时间计算方法:
1、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2、十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2. 跪求10篇短点的文言文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画线的词。 ①今者臣来 ②方北面而持其驾 ③我欲之楚 ④吾用多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
[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òu)责骂。
1.解释画线的词。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②使侄录之 ③侄罔然而止 ④执所书问曰 2.解释句中的代词。
①皆讥笑之 ②诟其侄曰 ③汝胡不早问 ④致余忘之 3.翻译。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太祖]指魏武帝曹操。
[校]比较。 1.解释画线的字。
①智意所及 ②时孙权曾致巨象 ③太祖欲知其斤重 ④祖悦,即施行焉 2.翻译。(1)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2)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席上啖菱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北人]北方人。 1.解释画线的词。
①仕于南方 ②席上啖菱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 2.翻译。
其人自护所短。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暮 戏 闻 善 2.翻译。 (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顾左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弃]断绝。[士师]典狱官。
[已]罢免。 1.解释画线的词。
①顾左右而言他 ②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2.翻译。 ①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②比其反也。
3.齐宣王为什么“顾左右而言他”?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1.解释画线的词。
①春往而冬反 ②迷惑失道 ③乃掘地 2.翻译。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3.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枥,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注:[鬻](yù)歌:卖唱。[假食]糊口。
[枥]屋上中梁。[抃舞] 跳舞,抃biàn。
[逆旅]客店。[曼声]拉长声音。
1.解释画线的词。 ①昔韩娥东之齐 ②既去而余音绕梁枥 ③左右以其人弗去 ④遽而追之 2.翻译。
①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②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3.文中表现韩娥善歌哭,采用了 的手法。 陈蕃立志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注:[候]看望。
[事]服侍。[清]整治。
1.解释画线的词。 ①尝闲处一室 ②而庭宇芜秽 ③以待宾客 2.翻译。
①安事一室乎? ②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陈蕃认为,有志之人活在世上,要立志统一天下,怎么顾得上打扫自己的房子呢?你能反驳他的观点吗?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泰山。
3. 文言文10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六)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七)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