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句话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句话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
人的品性各不相同,夫子因材施教;过犹不及,夫子常行中道。多说一句,孔子不喜欢讲“是什么”,喜欢讲“如何做”;不愿意讲“性与天道”这样的终极道理,而是愿意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式去做合适的事。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句话里那些字有活用?
求也“退”: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可译为“退缩,不敢急进”
故“进”之:使动用法,即“使之进”,可译为“使...去实践、去力行”
由也“兼”人:兼字的本意我不清楚,所以不知道什么用法
反正意思是形容子路“精力、气魄超过了一般人,太勇猛、太前进”
故“退”之:使动用法,即“使之退”,可译为“让他变得谦退”
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兼人章》
哪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思想?
《论语·里仁》篇中有孔子对自己思想的总结,虽然是借由曾参说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忠心也。忠于本心忠于己心。恕,如心也。爱人如爱己,即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为”子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仁“是”忠恕“之道的表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出于本心及与他人。而”礼“是”仁“的具体实施准则。
所以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求之退,固进之,由人兼人,故退之的意思
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进一步;仲由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要抑制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
提示:原文中的“求”是“冉求”,“由”是“仲由”。
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也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吗?请简要说明(100字内)
《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释义: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而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意思是“执两用中”,“中”不是中间的意思,不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到中间的那一个,而是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个,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
根据其意,我感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并没有表现出中庸的思想
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中庸思想;标准是“义”。
理解: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
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就体现了中庸的原则是“德”,即“义”。
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体现了中庸所谓的无过无不及并非无原则的调和。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很显而易见的啊。 反映了他对统治者苛政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仁慈,疼惜天下黎明百姓的心声啊。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欲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嘛?为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著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巨集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不一定对,你不要的别人比一定不要。
仁,爱
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 这句话孔子的态度是什么?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
“柴” 是高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孔子门徒。“由”指孔子学生子路,子路字仲由。
高柴和子路同在卫国为官,卫国政变,高柴逃出,子路为了救孔悝而战死。孔子叹息的就是此事:高柴你倒是逃回了,子路却死在卫了!
子路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子路后在卫国的蒯聩之乱殉难,死后被剁成肉酱。孔子闻其死,极为伤心,从此不吃肉酱。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为喜爱子路,可以说是待若亲子。孔子在感叹子路无辜的死去并为此而悲伤。至于他是否有责备高柴,这就不大清楚了。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