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化学符号是怎么来的?
化学元素符号如下:
前20号元素:
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锌Zn、铁Fe、铜Cu、汞Hg、银Ag。
单质:
氢气H2、氮气N2、氧气O2、氯气Cl2、氦He、碳C、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氩Ar、钾行裂K、钙Ca、锌Zn、铁Fe、铜Cu、汞Hg、银Ag。
非金属氧化物:
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二氧化氮NO2。
金属氧化物:
氧化铁Fe2O3(赤铁矿,铁锈的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铝Al2O3(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铜CuO、氧化钙CaO、二氧化锰MnO2、氧化镁MgO。
同位素档早闭:
其后,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在1921年初证明大多数化学元素都有不同的同位素。元素的原子量是同位素质量按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质量分数求得的平均值。
在这同一时期里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在1913年系统地研究了由各种元素制成的阴极所得的X射线的波长,指出元素的特征是这个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也就是后来确定的睁码原子序数。
这样,如果把同位素看作是几种不同的单独的元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决定元素的原子的特征不是原子量,而是它的核电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