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简介
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必修课程是什么啊
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电工学,材料力学,液压传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有很多要学的,前三个最重要,网上就能买到 。或者你可以学一些机械方面软件类的,如CAD,Solidworks
二 本科专业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学习那些专业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CAD/CAM、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设计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简介扩展阅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具有该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 具有该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5.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行业中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的方向,是社会需求很大的一个行业。具体研究的内容有,开发低公害汽车发动机、提供机械性能的铝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的新材料。
研究提高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与开发减震降噪的机械等许多课题。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的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三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主修课程是什么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主修课程为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AutoCAD、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ug软件、Cimatron软件、机加工实训、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实训、数控铣床实训、金工实训等。
专业以现代机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在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产品设计、制造、快速成型及质量控制方法。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简介扩展阅读: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可以在各类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机械设计及产品设计;也可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船舶工业、轻工业、电子等行业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等工作。
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英文缩写)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也可在机电部门从事高级职业技术工作。
四 谁能提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课程详细资料
公共基础部分同其他工科;学科基础: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回电答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专业必修: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精度设计与检测、液压与气压传动、制造技术基础、机电控制技术基础、计算机工业控制。以下为不同方向课程,机械设计方向: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精密制造和特种加工技术、现代化设计方法;汽车专业方向: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机电专业方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电系统设计,机电系统仿真。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总的来说,需要知道的就是以上部分的课程了,另外UG、CAD等软件是我们必须自学的内容,如果你想好要自学的话,做好下苦工的准备哦!
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课程
本人系这个专业的
总体有几个大类 机械 和 电的
机械有 CAD技术 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 模具 以及 材料成型 等等
电类的有 电工 数控 控制工程 单片机 等等
我说的都是重点专业课
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简单点,需学的很多,基本所要上课的量可以排在一般专业的前列吧,
好找工作,但是,刚就业时工资一般在两千左右。
说详细了,那就说不完了。
八 自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有什么课程
专科: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2 0002 *** 理论专概论 3
3 0003 法律基础与思属想道德修养 2
4 4729 大学语文 4
5 0012 英语(一) 7
6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含上机2学分
7 0022 高等数学(工专) 7
8 2159 工程力学(一) 5
9 2183 机械制图(一) 7 含实践1学分
10 2185 机械设计基础 7 含课程设计2学分
11 2187 电工与电子技术 6 含实践2学分
12 2189 机械制造基础 5 含实践1学分
13 2191 机械制造技术 7 含实践1学分
14 2194 工程经济 4
15 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4 含实践1学分
九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课程
大一:机械CAD (还有机械制图)
大二: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还有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学1)
大三:机械制造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plc,单片机原理,液压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又叫CIMS),振动理论,机械动力学,现代设计方法 还有就是电工学2,(我们学校没上振动理论)
大四:有限元分析及应用,机械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车辆安全设计与仿真(还有自动化制造系统)
大概就这么多,为了找你的答案,我把我的毕业成绩表翻出来了,找了好半天,终于找到,希望对你有帮助,顺便说句,大三可得好好学哦,这可是拉差距的时期哦!呵呵,我刚毕业!
十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描述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3、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具有机电新产品开发。与管理企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及潜能,也具有适应科研、教育、经贸及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继续深造的素质和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 微电子制造装备及自动化 机电 模具数控机电控制 机械电子 机械制造汽车工程设计制造数控技术职教师资机电一体化机械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艺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流体传动及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制造。
(1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简介扩展阅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任务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该专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