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资料、简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资源共享
问题描述:
!!111111sky
解析:
敦煌莫高窟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而敦煌的盛名来自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周围都是戈壁荒漠,进入了莫高窟反而是绿树成荫,经过一个大牌坊,左边是一个飞天雕像,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战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而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大批硕学宿儒和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逃往河西避难,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尤其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河西各地的佛门弟子多来此地研习。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诞生了。之后,开窟造佛之举延续了千百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
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这个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佛教随之盛行。北魏在莫高窟开凿洞窟13个。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隋文帝收复河西时,相继平息了突厥、吐谷浑的侵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据政权后,将 一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敦煌充边,给敦煌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习俗。这样,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隋文帝崇信佛教,曾几次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诏命远至敦煌。在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下,隋代虽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开窟竟有77个,且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唐朝初期,在河西设肃、瓜、沙三州。河西全部归唐所属。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路之路的畅通。唐代的敦煌同全国一样,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佛教非常兴盛。莫高窟开窟数量多达1000余窟,保存到现在的有232窟。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异常高的艺术水平。
唐朝兴起的时候,我国西南部的吐蕃王朝日益强盛。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鼎盛开始走向衰落,从此一蹶不振。吐蕃乘虚进攻河西,攻陷了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等地,自此,吐蕃统治了全部河西长达70多年。吐蕃也信佛教,莫高窟中唐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时期的壁画艺术,藏经洞内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经卷。
11世纪初,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开始兴起,逐步强大。公元1028年取胜甘肃回鹘,继而攻陷瓜州、沙州,称霸河西。于1038年建立了西夏王朝。在西夏统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间,由于重视经济发展,使敦煌保持着汉代以来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水平。西夏统治者崇信佛教,不排斥汉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大的发展。至今,莫高窟和榆林窟保存着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举世闻名的“敦煌遗书”即在西夏统治时期(公元1036年)封藏于莫高窟第17窟内。
1227年,蒙古大军灭西夏,攻克沙州等地,河西地区归元朝所有。元朝远征西方,必经敦煌。当时瓜、沙二州屯兵济济,营寨栉比,屯垦农兵遍布党河、疏勒河流域。敦煌一度呈现出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和西域的贸易更加频繁。元朝统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开造得以延续。现存元代洞窟约10个。自元朝以后,千里河西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修筑了嘉峪关明长城,重修了肃州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关内,废弃了瓜、沙二州。此后二百年敦煌旷无建置,成为“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所以说闭关锁国是注定必然失败的。
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井、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
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有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云游化缘投宿于143窟,便在那里居住了下来。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一道用土砖封住的门,他用力打开,是一个小洞,有一丈多宽,洞里有无数的白色包裹,排列得非常整齐。他打开一看,每一包里有经十卷,其他还有佛帧绣像,平铺在白包下面。这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二十七日的事情。一个道士却住在佛窟中,从而撕开了敦煌百年的伤痛史,这不知道是不是佛教所说的缘分呢。
王道士很机诈,他想拿这些经卷去换钱。于是,他私下里就运几箱经卷至酒泉,献给安肃道道台廷栋。廷栋也不知道这些经卷的可贵,王道士很沮丧,他把一箱经卷扔在酒泉,只好带着其余经卷,化缘回去。
后来,有一个英国探险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原籍匈牙利、移民英国而为印度官员,由印度总督派到新疆来调查西北地理,他听到这件事,就借调查地理为名,带了一个翻译悄悄地到敦煌去了。
斯坦因见到王道士,甜言蜜语,并说:“只要你答应下来,给你白银三百两。”王道士最初不敢答应,当他看到白银,就一口答应了。斯坦因所看到的宝藏,大约有三种,第一种是用坚硬的纸张所写的汉文佛经。第二种是藏文写本。第三种,也是斯坦因最高兴的,是一些古画,绢上画的全是美丽的佛像,颜色调和,鲜艳如新 。
他们怕外人知道,盗宝工作每天在晚上进行搬运,他们连续盗了七个晚上,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斯坦因雇了四十多头骆驼才能运走。相隔7年后,斯坦因再次混入敦煌,又骗走了王道士私藏起来的570卷敦煌文物。这些经卷,斯坦因将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这件事情轰动国外,其他的外国盗窃者和中国官僚接踵而来。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藏经洞中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分藏於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集美博物馆。伯希和曾为法国中国学权威沙畹的高足,当时虽只有27岁,却懂得汉、俄、藏、突厥等13种文字,所盗的宝者数量中虽不及斯坦因多,却是价值最高的,他精心挑选并盗走的遗书是最精华的部分,有许多孤本。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写本和 精美唐代彩塑两尊。
1911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在众多的向敦煌探取手取宝的人当中,有一个姗姗来迟者,他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 华尔纳。他于1923年到达莫高窟,但这时的藏经洞已空了,再没有什么文书可取了,于是,他把目标转移到了那些不能移动的塑像和壁画上。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第320、321、328、329、331、335、372各窟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其中初唐画有汉武帝遣博望侯张骞使西域迎金佛等,有关民族历史与中国佛教史重要故事内容的壁画多幅,及328窟通高120公分盛唐最优美的半跪式观音彩塑。这批珍贵的艺术品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
不要以为被盗走的壁画就能很好地保存于世上,撕下来的时候就有不少被破坏了,还有运输 、战争、盗窃等的损毁,损失的比盗走的更严重,而且是毁灭性的。区区的一个爱神维娜斯雕像无法复原的断臂都让全世界惋惜不已,而这里是几十幅精美的壁画,我们却永远无法知道它们原来的面目了。
在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其它43幅美术品全部是电脑喷绘的复制品,还有49件海外文献藏品图片,因为原件都流失于海外近100年了。
“莫高窟的壁画还不止看到的那么多,在一次维修无意中发现了壁画的里面还有壁画。原来是莫高窟的地方毕竟有限,后人找不到地方建洞窟了,就把前人绘制的壁画用泥土覆盖,再画上新的壁画,使相当多的洞窟内形成了数层壁画的奇观。现在还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拿开表层而又不损坏任何一层的方法,所以不去动它,希望以后科技先进的时候可以看到里面的真相。”
仿制的几个洞窟,真的是做到惟妙惟肖,墙壁的泥土质感,壁画的笔触,还有破损的地方都一模一样,根本看不出破绽,而且这里还可以大打灯光,游人可以尽情地细细欣赏。
问题描述:
!!111111sky
解析:
敦煌莫高窟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而敦煌的盛名来自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周围都是戈壁荒漠,进入了莫高窟反而是绿树成荫,经过一个大牌坊,左边是一个飞天雕像,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战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而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大批硕学宿儒和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逃往河西避难,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尤其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河西各地的佛门弟子多来此地研习。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莫高窟从此诞生了。之后,开窟造佛之举延续了千百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敦煌艺术。
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占据了河西。这个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佛教随之盛行。北魏在莫高窟开凿洞窟13个。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隋文帝收复河西时,相继平息了突厥、吐谷浑的侵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据政权后,将 一批南朝贵族连同其部族远徙敦煌充边,给敦煌带来了南方的文化和习俗。这样,南北汉文化在敦煌融为一体,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显的特色。隋文帝崇信佛教,曾几次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诏命远至敦煌。在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下,隋代虽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开窟竟有77个,且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精湛,同时并存着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唐朝初期,在河西设肃、瓜、沙三州。河西全部归唐所属。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路之路的畅通。唐代的敦煌同全国一样,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佛教非常兴盛。莫高窟开窟数量多达1000余窟,保存到现在的有232窟。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异常高的艺术水平。
唐朝兴起的时候,我国西南部的吐蕃王朝日益强盛。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鼎盛开始走向衰落,从此一蹶不振。吐蕃乘虚进攻河西,攻陷了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等地,自此,吐蕃统治了全部河西长达70多年。吐蕃也信佛教,莫高窟中唐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时期的壁画艺术,藏经洞内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经卷。
11世纪初,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开始兴起,逐步强大。公元1028年取胜甘肃回鹘,继而攻陷瓜州、沙州,称霸河西。于1038年建立了西夏王朝。在西夏统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间,由于重视经济发展,使敦煌保持着汉代以来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水平。西夏统治者崇信佛教,不排斥汉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大的发展。至今,莫高窟和榆林窟保存着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举世闻名的“敦煌遗书”即在西夏统治时期(公元1036年)封藏于莫高窟第17窟内。
1227年,蒙古大军灭西夏,攻克沙州等地,河西地区归元朝所有。元朝远征西方,必经敦煌。当时瓜、沙二州屯兵济济,营寨栉比,屯垦农兵遍布党河、疏勒河流域。敦煌一度呈现出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和西域的贸易更加频繁。元朝统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开造得以延续。现存元代洞窟约10个。自元朝以后,千里河西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修筑了嘉峪关明长城,重修了肃州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关内,废弃了瓜、沙二州。此后二百年敦煌旷无建置,成为“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所以说闭关锁国是注定必然失败的。
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井、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
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有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云游化缘投宿于143窟,便在那里居住了下来。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一道用土砖封住的门,他用力打开,是一个小洞,有一丈多宽,洞里有无数的白色包裹,排列得非常整齐。他打开一看,每一包里有经十卷,其他还有佛帧绣像,平铺在白包下面。这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月二十七日的事情。一个道士却住在佛窟中,从而撕开了敦煌百年的伤痛史,这不知道是不是佛教所说的缘分呢。
王道士很机诈,他想拿这些经卷去换钱。于是,他私下里就运几箱经卷至酒泉,献给安肃道道台廷栋。廷栋也不知道这些经卷的可贵,王道士很沮丧,他把一箱经卷扔在酒泉,只好带着其余经卷,化缘回去。
后来,有一个英国探险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原籍匈牙利、移民英国而为印度官员,由印度总督派到新疆来调查西北地理,他听到这件事,就借调查地理为名,带了一个翻译悄悄地到敦煌去了。
斯坦因见到王道士,甜言蜜语,并说:“只要你答应下来,给你白银三百两。”王道士最初不敢答应,当他看到白银,就一口答应了。斯坦因所看到的宝藏,大约有三种,第一种是用坚硬的纸张所写的汉文佛经。第二种是藏文写本。第三种,也是斯坦因最高兴的,是一些古画,绢上画的全是美丽的佛像,颜色调和,鲜艳如新 。
他们怕外人知道,盗宝工作每天在晚上进行搬运,他们连续盗了七个晚上,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斯坦因雇了四十多头骆驼才能运走。相隔7年后,斯坦因再次混入敦煌,又骗走了王道士私藏起来的570卷敦煌文物。这些经卷,斯坦因将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这件事情轰动国外,其他的外国盗窃者和中国官僚接踵而来。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藏经洞中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分藏於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集美博物馆。伯希和曾为法国中国学权威沙畹的高足,当时虽只有27岁,却懂得汉、俄、藏、突厥等13种文字,所盗的宝者数量中虽不及斯坦因多,却是价值最高的,他精心挑选并盗走的遗书是最精华的部分,有许多孤本。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写本和 精美唐代彩塑两尊。
1911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在众多的向敦煌探取手取宝的人当中,有一个姗姗来迟者,他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 华尔纳。他于1923年到达莫高窟,但这时的藏经洞已空了,再没有什么文书可取了,于是,他把目标转移到了那些不能移动的塑像和壁画上。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第320、321、328、329、331、335、372各窟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其中初唐画有汉武帝遣博望侯张骞使西域迎金佛等,有关民族历史与中国佛教史重要故事内容的壁画多幅,及328窟通高120公分盛唐最优美的半跪式观音彩塑。这批珍贵的艺术品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
不要以为被盗走的壁画就能很好地保存于世上,撕下来的时候就有不少被破坏了,还有运输 、战争、盗窃等的损毁,损失的比盗走的更严重,而且是毁灭性的。区区的一个爱神维娜斯雕像无法复原的断臂都让全世界惋惜不已,而这里是几十幅精美的壁画,我们却永远无法知道它们原来的面目了。
在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其它43幅美术品全部是电脑喷绘的复制品,还有49件海外文献藏品图片,因为原件都流失于海外近100年了。
“莫高窟的壁画还不止看到的那么多,在一次维修无意中发现了壁画的里面还有壁画。原来是莫高窟的地方毕竟有限,后人找不到地方建洞窟了,就把前人绘制的壁画用泥土覆盖,再画上新的壁画,使相当多的洞窟内形成了数层壁画的奇观。现在还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拿开表层而又不损坏任何一层的方法,所以不去动它,希望以后科技先进的时候可以看到里面的真相。”
仿制的几个洞窟,真的是做到惟妙惟肖,墙壁的泥土质感,壁画的笔触,还有破损的地方都一模一样,根本看不出破绽,而且这里还可以大打灯光,游人可以尽情地细细欣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