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1.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
2.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 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文言文(一词多义)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
3. 文言文基本(常见)字词解释
实词,还是虚词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 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 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