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类病毒”?
类病毒,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类病毒是一类环状闭合的单链RNA分子,分子量约105Da(“真病毒”为106~108Da),含246~401个核苷酸。
类病毒仅为裸露的RNA分子,棒状结构,无衣壳蛋白及mRNA活性。为了和病毒加以区分,故命名为类病毒。在天然状态下类病毒RNA以高度碱基配对的棒状结构形式存在。
类病毒能耐受紫外线和作用于蛋白质的各种理化因素,如蛋白酶,胰蛋白酶,尿素等都不敏感,不被蛋白酶或脱氧核糖核酸(DNA)酶破坏,但对RNA酶极为敏感。
扩展资料
类病毒分类
类病毒分为两种,即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和鳄梨日斑类病毒
1、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是一种菊矮化类病毒。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成员基因组为一条环状单链RNA,长356~360nt,具有5个功能区,形成稳定的杆状或拟杆状二级结构。
中央保守区(CCR)与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属和椰子死亡类病毒属相似,还有一个末端保守区(TCR),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我切割。该属类病毒通过不对称滚环模式进行复制,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
2、鳄梨日斑类病毒科
鳄梨日斑类病害原先被认为生理性或遗传病害,Horne等(1931)证明其可通过嫁接传播,因而很久以来被认为是病毒病,直到1979年才被证明是由类病毒引起的在很多种植鳄梨的国家都有该病的发生,包括澳大利亚、以色列、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南非、美国及委内瑞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类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鳄梨日斑类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