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
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汉初为西南夷辖地。
汉武帝开拓西南夷,贵阳始属中央管辖。
两汉至隋朝隶属牂牁郡。
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
宋代开宝年间(968-976),彝族土著首领普贵内附,封“矩州刺史”。
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为贵州。
嘉定间(1208-1224),移州治于贵阳。
宋末元初为罗氏鬼国。
不久改罗甸军民安抚司。
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治,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1292),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
明洪武四年(1371)设贵州宣慰使司,司治贵州(今贵阳)。
六年(1373)十二月置贵州卫指挥使司。
十五年(1383)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下领贵州等十八卫。
二十六年(1393)又置贵州前卫。
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隆庆三年(1569)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
万历十四年(1586)置新贵县,附郭,隶于贵阳府。
二十九年(1601)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
三十六年(1618)析新贵县、定番州地置贵定县,仍隶贵阳军民府。
崇祯四年(1631)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
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亲领4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1659)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
康熙五年(1666)移云贵总督驻贵阳。
二十六年(1687),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
三十四年(1695)省新贵县入贵筑县。
乾隆十四年(1749)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今属长顺县)。
光绪七年(1881)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
同年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 *** 。
同时设贵阳专区,管辖贵筑、修文、开阳、息烽、惠水、龙里等县,专署驻贵筑县治(花溪)。
1952年,裁贵阳专区设贵定专区。
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辖。
1958年,撤贵筑县建置,将市郊划为花溪、乌当两区;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3县和原属黔南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辖。
1959年设白云镇。
1963年,将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清镇两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
1973年恢复白云区建置。
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将原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市和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县”划归贵阳市辖。
2000年1月21日,国务院致函贵州省人民 *** 《关于同意贵州省设立贵阳市小河区的批复》(国函〔2000〕10号)。
同意设立贵阳市小河区,小河区辖贵阳市小河镇和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区人民 *** 驻黄河路443号。
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90号),同意撤销贵阳市花溪区、小河区,设立新的贵阳市花溪区,以原花溪区、小河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花溪区的行政区域。
花溪区人民 *** 驻贵筑街道明珠大道192号。
同时,设立贵阳市观山湖区,将贵阳市乌当区的金阳街道、金华镇、朱昌镇和清镇市的百花湖乡划归观山湖区管辖,以金阳街道、金华镇、朱昌镇、百花湖乡的行政区域为观山湖区的行政区域。
观山湖区人民 *** 驻金阳街道北京西路8号。
同年12月21日,观山湖区、新花溪区正式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