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花的诗句及赏析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9-18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6万
展开全部

1.怎样赏析诗句“黄花如散金”

“黄花如散金”出自晋·张翰《杂诗》。

黄花:菊花。本句大意是:黄灿灿的菊花开满大地,宛如散落在地上的金子。

菊花高洁丰丽,傲霜怒放,为秋日的景色增添了异彩。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古籍中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在中国十大名花的评比中它荣居第三。

菊花品种很多,花色纷呈,而黄色居多,因此又习惯称它为“黄花”。张翰《杂诗》用散金比喻纷呈的黄菊,鲜明生动,为人称道。

唐人曾以~作为科举考试的命题,李白也有“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的诗句,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现在仍可用来形容遍开的黄菊。

2.赏析诗句:

欠2,31.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4. 这首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

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结尾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

5.赏析一】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

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

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

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

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

3.求《采桑子》诗词及鉴赏

哪首《采桑子》啊?

采桑子有欧阳修的、辛弃疾的、毛泽东的、纳兰性德的、晏殊的等等,我估计你问的是毛泽东的。这个应该是学生学过的。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诗词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4.赞美花的诗句和对联,各要五句,最好有出处和赏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菜花

尺土依然雨露匀,黄花灿灿蝶飞频。朝来不厌临窗看,也算贫家一段春。

木兰花(雪里)

清姿自是生寒瘦。更在春前并腊后。谁教六出巧遮藏,争似一番先透漏。

谢娘莫把翻衣袖。无限琼英飘玉甃。开时朵朵见天真,可奈碧溪和粉溜。

蝶恋花(牡丹)

每到花开春已暮。况是人生,难得长欢聚。一日一游能几度。看看背我堂堂去。蝶乱蜂忙红粉妒。醉眼吟情,且与花为主。雪怨云愁无问处。芳心待向谁分付。

(1)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清·郑板桥)(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

5.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刘禹锡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6.关于李清照诗词的赏析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曲牌名。北曲入黄钟吕,共八句,前五句系词牌的上阕,略有变化。一般用作黄钟套曲的第一曲。

本词为节令抒怀之作。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于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然而也是这最为生活化的描写,造就了千古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

集评: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易安作也(《琅寰记》卷中引《外传》)。

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情;言情贵蕴藉,勿浸而淫亵。“晓风残月”、“衰莫微云”,写景之善者也;“红雨飞愁”、“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论词随笔》)。

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宜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清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论词随毛》)。

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

此阕为李易安早期代表词作之一。以“重阳”为题,抒节令思亲之情。

首先我们看到,这道词写的是重阳,既为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之时令,白昼应是越来越短,这里首句却是“薄雾浓云愁永昼”,何来“永昼”之说?显然这是作者自身的一种心理感知,于心理上说,时间对于快乐与痛苦的心境是分别具有相对意义的,乐而忘时,愁而步艰。作者正是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以心愁之,心绪凝结,不得舒畅,当然就自以为是“永昼”之愁了。而这一切皆源于两地分别的相思之苦。

“瑞脑销金兽”,瑞脑,即龙脑,瑞龙脑,一种名贵的香料,金兽者,指兽形的香炉。“淡烟炉中起,袅袅浮清室”作者感怀之时,枯座房中,对着“金兽”出神。炉上轻烟正如心头情思,悠悠无尽。瑞脑虽有尽时,时光亦有老时,唯孤寂苦闷之情思难了难终,有之增而无之减,更勿言排遣。

首两句,一句言外,一句言内。云烟雾气相溶相合,情景相交,整篇词作就在这种阴郁迷离的氛围中铺展开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虽是夜晚,却又是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秋意寒思透过帷帐侵入不眠人肌肤。好一句“凉初透”,秋寒、心冷,字字点睛,意气满纸。重阳日,本为赏菊登高之佳节,当是味意盎然。无奈何,亲人不在身旁,一个“又”字惶恐、忧怨、无奈,道尽心中离愁别恨。

“东篱把酒黄昏后”,“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之意,悠然自在,超脱化外。而作者酒在饮,花在赏,却是应景聊复,借酒浇愁之态,奈何愁上添愁,更对日落昏老的苍凉暮景。怎不惹人伤怀悲愁。

北宋诗人林逋咏梅名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里以暗香指梅花。而易安词中“有暗香盈香”的“暗香”代指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骨迎风,风格近梅花,指标作者意趣脱俗,胸怀高洁。

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篇高潮,“莫道不销魂”破空而出,道破多少含之无露的情感,是人性无可压抑的真实情感的爆发。用江郎《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销魂”二字,点出种种愁苦皆源自离别之痛。用于尾句,如灯启航、如钟醒目。尾句双重否定的语气仿佛不是出自词中女主人公之口,倒更像是在旁为之动情感伤的第三者。这种书写作角度的改变,正是易安行文大胆出奇、峰峦突起的独特魅力。作者超越了词中的那个小我,对自满怀同情,以“莫道不销魂”感慨之。更指点读者“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样作者的情感通过第三者语气的渲泄,这种自我反观,将愁苦对象具体对象化,加以观照和呤味。可谓情境深沉,掠人心魄。

宋词人程垓《摊破江城子》曾将人与梅花比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似有神韵。唐司空图《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于菊”易安之“人比黄花瘦”似更胜一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