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读白话文还是文言文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0-26 · TA获得超过965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1. 请问《聊斋志异》白话文版本的书有哪些

聊斋志异 白话文版

《聊斋志异》是一部用传奇手法写成的“鬼狐史”。这部奇书自问世以来,

就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书中的许多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书

作者蒲松龄,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朝代相交替的时代:他生于明崇祯十

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辞世。动荡不堪的社会,触目惊

心的现实,使这位出身于书香世家、聪明绝顶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广泛搜罗创

作素材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写成这部奇特的盖世之作——《聊斋志异》。《聊

斋志异》所记叙的事件无不奇奇怪怪,每一个故事又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有时让

人读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写鬼、写狐、写那些似乎不是现实中能够发生的事,来

鞭挞、揭露、讽刺人类社会中的残忍、野蛮、丑恶,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歌颂、抒发作者对人类社会所寄予的美好理想、

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间的善良、美好和真情。提到鬼怪,小读者们也许会被书中

的故事吓得不敢独自呆在黑暗中;也许会问: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其实,不

用多解释你们也知道,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鬼。但是,当有的人做了坏事、恶事

却逃脱惩罚时,正直的人就希望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惩罚。于是,就有了这个超

现实的力量——鬼、神。与此同时,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由于封建礼教的束

缚,在当时的现实中难以见到,或者不能公开地歌颂,就只能让它们发生在超现

实的社会里,发生在人与鬼、人与狐精之间。

个人认为没有原版好看!

2. 聊斋志异的全文(白话)

绿衣女

蒲松龄 [清] 著 关圣力 译

有一个书生姓于,名璟,字小宋,青州益都(注1)人,住在长白山中的醴泉寺(注2)里读书。有一天夜里,他点好火烛,刚刚开始认真看书,忽然听到窗外有一年轻女子的赞叹声:“于公子,你在勤奋读书呀!”于璟想:这深山古寺之中,哪里来得女人呢?他正在疑惑不解的时候,年轻女子已推开屋门,面带笑容走了进来。女子对于璟说:“公子,你读书很用功啊!” 于璟很惊讶,赶紧站起来,仔细观看面前的女子。年轻女子身穿绿色长衣裙,婀娜多姿,美妙极了。

于璟已经猜到她不可能是人,一定是个灵怪,便故意盘问她在哪里住家。女子轻轻说道:“公子,你看我这柔软的样子,会有咬人、吃人的能力吗?何劳公子如此苦苦地追问呢”?于璟听闻女子言语,感觉好些,心中不免高兴,也就有些情动,从心里产生了一种对她的喜爱之心。便与女子一起来到寝室。女子轻轻解开自己的衣服,纤细的腰身竟不满一握,体态窈窕。夜快尽,天将亮的时候,女子起身飘然离开。从那天开始,女子每天晚上都要来这里与书生相会。

有一天晚上,书生与女子一起吃酒,聊天的时候,于璟感觉女子说话的声音,竟如美妙的音乐一般。便说:“你的声音很甜美,如果能够唱上一曲助兴,一定会让我有消魂一样的感受。”女子笑着说:“要是这样的话,我可不敢唱啊,怕是真的消了公子的魂呢。”

于璟坚持让女子唱一曲。女子说:“不是我不愿意唱给公子听,实在是怕有外人听到。公子你一定要我唱的话,那我就献丑了。但是我只能轻轻地唱,有个意境就可以了,好么?”说完话,她便以自己纤巧的小脚,轻轻地磕打着床腿,唱了起来:“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她歌唱的声音,轻细得如同昆虫发出的声音一般,非得仔细听,才能分辨出音乐的旋律。当于璟仔细听女子唱歌的时候,却听到音律婉转、圆滑、轻快,不仅很好听,还能使心灵感动。

女子唱完歌,立刻去打开房门,向外探看,她说:“怕是窗外有人偷听呢。”然后她又绕着屋子查看了一圈,才重新回到屋子里。于璟问她:“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虑和惧怕呢?女子笑着说:“有俗语说:‘偷生鬼子常畏人。’这就是我惧怕的原因呀。”

当俩人上床休息的时候,女子面露小心谨慎的神情,非常不高兴地说:“我和你此生的缘分,可能到此为止了。”于璟不解,赶紧问女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女子说:“我心跳得厉害,神情很不安,感觉我的福分到头了呢。”

于璟忙安慰女子:“心动眼跳,都是很平常的现象,你怎么能有这样的说法呢?”女子听了于璟的话,心情稍微好了一点,便与于璟重新相拥相抱。天快亮的时候,女子起床穿好衣服。刚要去开门离开,又犹豫着返回来说:“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心里感觉忐忑不安,有点害怕。求公子送我到门外吧。”于璟立刻起身,将女子送到门外。女子又说:“公子,你要看着我离去,等我走到墙那边时,你再回好么?”于璟说:“好的。”

于璟站在屋门外,看着女子穿过房子的走廊,直到看不见女子的身影,才准备回房间重新去休息。这时,忽然听到女子求救的声音。于璟急忙寻着声音跑过去,但四周看看,根本没有任何踪迹。仔细地听,声音从房檐那里传出来。他抬头仔细查看,看到一只大如弹丸的蜘蛛,奋力地捕捉到一只什么昆虫。被捉到的东西正在蜘蛛网里全力挣扎,并发出悲哀的叫声。于璟赶忙扯开蜘蛛网,把被网住的东西挑救出来,并为它清理束缚缠绕在身体上的蜘蛛丝。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绿色的小蜂,此刻已经奄奄一息,将要死了。于璟将其带回屋子,放在他读书的桌子上。过了一段时间,那绿色的小蜂苏醒缓解过来,能够慢慢地移动了。它慢慢地爬到砚台上,用身体沾满墨汁,然后又回到桌子上,慢慢地在桌面上爬行。它爬行的轨迹呈现出一个“谢”字。然后,它展开翅膀,连续扇动了多次后,从窗户飞出去了。

从那天以后,绿衣女子再也没到于璟读书的地方来过。

还有一个聊斋白话文网站,不过是连环画的。

/dushu/show.php?wenxueid=1948

看完100页后找到后页两个字,点击便可以继续看了

3. 学中文的人请进,书上说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三国演义,三言,红

我说一下我的理解啊

古代特别是秦汉之后写文章和说话是分开的,例如八大家散文。

聊斋的样式是和唐宋散文用的一种格式,比如《狼》里面的“一狼犬坐于前,……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视其后,一狼洞其中,只露尻尾”等等等等,我们要说的话,就应该是“一狼在洞中”等等, 同样的还有《阅微草堂笔记》

而三国和三言这些都叫半白话,因为和我们现在还是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叫白话文。

他们就像现在的通俗小说,用的是当时通用的语言,目的就是让当时的市民能够看懂。

你觉得一样,原因还是由于后者离我们也好几百年了,再过几百年,后人看我们现在的小说和新文化运动中鲁迅那种文字也感觉差不多。

你看多了古代的文集就知道不一样了

楼主好好学习吧

自己打的 希望能够采纳

4. 聊斋志异里的“用我三生烟火 换你一世迷离

很多人说该句出自《聊斋志异》,并且说,一个迷恋上尘世男人的小狐狸精说的话:愿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据我所知,蒲松龄的原著里绝对没有这一句。

那这些说法来自何处?有一个叫颜初妆的人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用我三生烟火 换你一世迷离》。该书的内容简介说:“该句出自《聊斋志异》,一个迷恋上尘世男人的小狐狸精说的话:愿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三世的烟火,可理解为狐仙三世的修炼(300年),用这些修炼来换取与心中男人的一世爱情,哪怕你一世在迷离中,只要相伴就好。”这其中并没有说哪一句出自《聊斋志异》。有些人百度一下,就原本照抄,越抄越多。蒲松龄的文言文十分规范,绝不会将“你、我”这种现代语汇用在文言文中,如果蒲松龄在其它地方说过此话,也绝不等于《聊斋志异》。我正在写文言文的《聊斋补遗》,对《聊斋志异》读过很多遍,请相信,这句话与《聊斋志异》毫无关系。

补充一句:“三世的烟火,可理解为狐仙三世的修炼(300年)”的说法,也不符合佛、道的理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