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说曹操,曹操到」 真的跟三国时代的曹操有关系吗?
人们常用「说曹操,曹操到」来形容人或事来得非常及时。这个典故还真的跟歴史上的曹操有关系。
东汉末年,历经党宦之争、黄巾起义,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无法维持对国内的统治。董卓带兵入洛阳,废少帝,立汉献帝。后董卓被王允所杀,其部将李傕、郭汜率军入长安,杀王允及朝官多人,软禁献帝。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献帝。
正在献帝走投无路之时,有人向献帝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献帝的信使尚未派出,李郭的联军就已杀到,在此危急关头,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也因此被加封官爵,迎汉献帝到许都(今河南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成就一番霸业。
后来人们就用「说曹操,曹操到」来形容曹操护驾来得及时。《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根据的就是这段历史。
【延伸知识】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在这本书里,曹操被刻画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形象,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中的曹操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据史科记载,曹操自幼聪明伶俐,胸有大志,二十岁时就凭借家族势力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候迁任顿丘令。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曹操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一九二年),曹操任兖州牧,将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一九六年),曹操迎献帝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曹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他进任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其后基本上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
曹操在军事上表现出杰出的才能,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在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恢复农业生产有相当大的帮助。在文学方面,曹操也有很高的成就,着有文集《魏武帝集》也和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
曹操为人通脱,较少受传统伦理观念和价位标准的束缚,这种思想和性格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就是率真的表达情感。他留存的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等篇,皆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曹操在散文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等,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就是指他的文章不受陈规束缚,辞锋爽利,一扫汉代文章迂远空阔的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