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简述文化结构的四层次。
4.简述文化结构的四层次。
文化的结构:
关于文化的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合、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我们在这里以四层次说展开论述。
(一)、物态文化层:是由人类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三)、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规范。
(四)、心态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什么是文化?举例说明文化结构层次。
作为本土文化本身,包括了宗教、风土民情、众生群像、民间俚曲、礼俗好尚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个省市区都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如何看待这些文化历史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是美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新问题。在贯彻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有三种认识应当澄清,一个是:是不是许多地区没有美术馆、博物馆,就不存在课程资源了呢?不是。比如当地的民居、老街、木雕、砖雕、泥塑、织绣、服饰、拴马桩、桥梁、牌坊、庙会、集市,甚至一些民俗活动,都是非常生动的美术资源。
另一种认识是只有那些非常著名的民间艺术,像山东高密的泥玩具,河北蔚县的剪纸,无锡的大阿福等“经典”的艺术品才能被称为课程资源,没有名气的文化历史资源不能算是课程资源。这种认识会使一些人看不到身边的课程资源,那课程资源不是一下子就少了许多了吗?
第三种认识是:一谈本土文化资源就是带“老”字的东西,老房子、老字号、老玩具。其实,本土文化资源不一定都是老的,还有许多现代的文化资源也是美术课程资源,有时还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北京的西单文化广场,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是现代雕塑,已为广大群众接受。广州市前几年编了一套乡土美术教材,就把许多现代的东西列为美术课程资源,本土文化资源不一定就都是老的。
台湾在前几年就乡土教材问题进行过一番研究,应该对我们认识本土文化资源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屏东师范学院的陈朝平把乡土美劳教材分为四类:
1.风土民情类——特殊的自然景观、名胜、公园、游乐场所、重要建筑、市场、田园、工厂、交通等。
2.生活应用类——校园美化设计、造景、立体模型设计与制作。
3.传统民俗类——帮助儿童认识社区传统艺术生活必需品的题材。这类题材以民俗艺术为主。居民宗族、祖籍、宗教的不同,如高山族的山胞、客家、闽南、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等,而有较大的差异,与地区关系较小。寺庙、教堂建筑、装饰及礼器、古迹、旧建筑物,以及传统农、工具、家具等。
4.当代艺术类——帮助儿童认识艺术对社区生活之贡献的题材,这类教材以当前社区的纯艺术及应用艺术为主。社区的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社区人士收藏的艺术品,公共场所的雕像、壁画、具特色的建筑、牌楼、纪念碑,游息场所、商店、百货公司的橱窗、招牌、商品陈列及包装、灯光设备等。
人物资源很重要,许多人谈起文化资源总是忘掉人。其实,人是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也就没有了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本土文化中要突出人。古代人谈起浙江时,总是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他们就是把天地与人联系起来看问题。像乌镇是一个有名的旅游点,那里出了作家茅盾,附近还有丰子凯。说起绍兴,自然首当其冲的要说鲁迅、秋瑾、徐青藤等人。在名人资源里,特别要关照民间艺人,他们是一笔特别的文化财富,当地的文化与他们密不可分。我们要了解这些名人的创作环境,了解他们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如果有条件最好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
什么是文化结构的重要内容,对文化结构的变动有直接的
三个层次,物质层是最外层,制度层是中间层,精神层是最核心的
1. 简述存储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思想
制约计算机存储器设计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容量多大?速度多快?价格多贵?
容量多大的问题似乎没有限制,不管容量多大,总要开发出应用来使用它。速度多快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更容易回答。为了获得多大的性能,存储器速度必须能够跟上处理器的速度,即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我们不想使它停下来等待指令或操作数。最后一个问题也必须考虑,对于实用的系统,存储器的价格相对于其他部件必须是合理的。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在存储器的3个关键特性即价格、容量和存取时间之间需要进行权衡。任何时候,都有各种技术可用来实现存储系统。在这个技术领域中,存在如下关系:
存取时间越短,每位的价格就越高;
容量越大,每位的价格就越低;
容量越大,存取时间就越长;
很显然,摆在设计者面前的难题是,不仅需要大容量,而且需要低的每位价格,因此希望采用提供大容量存储器的技术。但为了满足性能需求,设计者又必须使用昂贵、容量较小和存取时间快的存储器。
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采用存储器层次结构,而不只是依赖单一的存储部件或技术。下图给出了一个通用存储层次结构,图中从上到下,出现下列情况:
每位价格降低;
容量增大;
存取时间增大;
处理器访问存储器的频度降低;
因此,容量较小、价格较贵、速度较快的存储器可作为容量较大、速度较慢的存储器的补充。这种组织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最后一项,即处理器访问存储器的频度降低。
条件四有效的基础是访问局部性原理。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处理器访问存储器中的指令和数据倾向于成簇(块)。程序通常通常包含很多迭代循环和子程序,一旦进入了一个循环和子程序,则需重复访问一小组指令。同样,对于表和数组的操作,包含存取一簇簇的数据。在一长段时间内,使用的簇是变动的;而在一小段时间内,处理器主要访问存储器中的固定簇。
因此,通过分层结构组织数据,有可能使存取较低层的百分比低于存取高层存储器的百分比。考虑刚才给出的二级存储器的例子,让第二级的存储器包含所有程序的指令和数据,当前的簇临时放在第一级,第一级的某些簇会不时地交换回第二级,为将要进入第一级的簇腾出空间。然而,平均来说,多数的访问是对第一级中的指令和数据。
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到二级以上的存储器。考察图所示的分层结构,速度较快、容量较小且价格最贵的存储器是处理器的内部寄存器。下跳两层是主存储器,它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内存系统。主存储器常用速度更快,容量更小的高速缓存来扩充。
(很多体系结构或组成原理相关的书籍上都有的。回答比较粗糙,建议你参考William Stalling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这本书上有对该问题的完整的论述。)
文化结构三层次论中不包括以下哪个层面
在物质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形势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那文化结构的这四个层次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大神们帮帮忙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希望能帮您解答,谢谢!
简述文化的层次和性质
文化的层次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性质分为人为性、社会性、普遍性、多样性、继承性、变异性。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层面 ?
什么是企业文化?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指企业的形象和氛围,有的说是指企业的员工素质,有的说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这些说法对不对呢?可以说,都对,又都不完整。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而广义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总和”,就把企业形象、企业行为、企业观念和企业精神全都包括在内了。
企业文化的内容这么广泛,其中究竟可分为哪些层次?这些层次之间的结构又如何呢?
企业文化的层次,可以用一个“四层同心圆”来表示:
最外面的一层是企业形象。这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产品、建筑、知名度、美誉度,等等,也就是一切能为人们直接感知的东西。
第二层是企业行为。这包括机构设置、企业管理以及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的运作,也就是企业所实施的各种行为。
第三层是企业观念。这包括质量观、效益观、客户观、经营观,等等,也就是企业对于各种相关问题的看法。
最里面的一层是企业精神核心。这包括企业宗旨、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人生追求,也就是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或称“终极价值目标”)。
这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概括而言,即:内层是外层的根据;外层是内层的表象。说得明确一点,企业的形象是由企业的行为决定的;企业的行为是由企业的观念决定的;企业的观念是由企业的精神核心决定的。反过来说,企业根本的价值观(精神核心),决定企业在各种问题上所持的观念;企业看待各种问题的观念,支配企业在各个方面的举措;企业的各种举措,塑造企业的具体形象。
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用一棵大树来说明:企业形象犹如“树冠”;企业行为犹如“树枝”;企业观念犹如“树干”;企业精神核心犹如“树根”。“树冠”覆在“树枝”上;“树枝”长在“树干”上;“树干”发在“树根”上。
尽管“树冠”、“树枝”、“树干”、“树根”各有其特定的重要意义,但相比之下,最重要的还在于“树根”,因为这是整株树的生命之源。
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应当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就是说,无论研究哪个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模式或经营理念,都要弄清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处于哪个层次?它与其相对应的内层和外层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性?它与该企业的精神核心是否相应?
世界上绝对没有任何一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或形象设计,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照搬,而只能“嫁接”,即与其精神核心之“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恩威的企业宗旨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这是与薛总“众生幸福,社会吉祥”的大愿心密切相关的。恩威的这种宗旨和这种愿心,便构成恩威的精神核心。
恩威的效益观、竞争观和利润观,就是从这样的精神核心之“根”上自然生长出来的恩威企业文化之“主干”。
恩威的企业行为和企业形象,显然也应当与恩威精神核心这个“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根”、“干”、“枝”、“叶”浑然一体而生机昂然的“参天大树”。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恩威精神核心之“根”,是一个“善根”,是一个大大的“善根”。这是恩威企业文化特有的优势。从这个“善根”上,是能够长出“善干”、“善枝”和“善叶”,并结出丰硕“善果”的。我们研究恩威企业文化,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恩威的“善根”上精心培育“善干”、“善枝”和“善叶”,让她年复一年地结出累累的“善果”,源源不断地回报给社会,回报给人类。
【另一种解释】
一物质层:这是企业文化的最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主要指厂穷人容厂貌小环境、产品的外观包装、企业技术设备特征等,以及员工和典型人物的形象等方面。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直接外在表现。例如优质产品和服务,英雄人物,企业内刊,花园式厂房,文体活动等。
二制度层:主要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企业职工对这些规章制度的认同程度。制度层主要是指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
三精神层:这是企业文化核心层,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伦理道德、企业精神和风尚等。精神层是形成企业文化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基础和原则,决定了企业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它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道德、员工精神状态等。
四社会层:是企业文化的外溢,是企业同其社会环境相互反馈而形成的价值体现,既有社会以企业的认同,包括企业对社会的态度。
或者:
1、表层----物质文化 企业的产品、厂房、形象标志、设计造形、结构、装璜等,因为精神意识是依附于物质而表现的。企业文化最初表现形式为企业一种无形的、并没有写在纸上的行为规范,不符合这种无形的行为规范员工开始不被企业所接受。
2、 浅层----所为文化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如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生产方式、生产劳动领域中的工艺技术标准、现代化水平、员工的思想状态、工作作风、行为的准则规范等。企业文化升华到第二个层次时表现为企业内对所有事情的态度。一种对企业积极、敬业和信心态度。这种态度推动着企业由小变大,由差变好。3、 中层----制度文化 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工作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工作纪律、生活公约、对外服务与承诺等。企业文化升华到第三层次时表现为整个团队共同一致的拥有学习和创新热情,从关注自己和团队利益的商业氛围解脱出来转而关注他人、环境和社会的利益和发展。企业文化升华到这个层次后就非常稳定了。
4、 深层----精神文化 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目标、道德准则等。
:jizhihui./qiwen3.htm
简述茶文化的四个层次和五个特性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物态文化即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和疗效研究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即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
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和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4.心态文化:心态文化是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
茶文化的五个特性:
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中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简述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两个层次? 社会学
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回答吧: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当时,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我倒非常乐意利用《莱茵报》发行人以为把报纸的态度放温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经落在该报头上的死刑判决撤销的幻想,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马克思"序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1-33页.)
2024-09-0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