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抗菌疗法
展开全部
多年来,抗菌疗法一直是治疗痤疮特别是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方法之一。痤疮抗菌疗法包括系统抗生素治疗、外用抗菌制剂以及非药物治疗等。
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痤疮主要依靠其抗菌作用和非特异性抗炎作用2个方面起作用,抗生素有效到达毛囊、皮脂腺部位是保证抗菌效应的条件。可供选择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复发新诺明和喹诺酮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以及赖甲环素其抗菌活性高,耐药性低,并兼有明确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因此在国际治疗痤疮共识中推荐为首选。
为减少抗生素耐药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按病情需要用药,不推荐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治疗开始时剂量要足,但过高的剂量并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一旦有效后不宜减量维持,要保证足够的疗程,通常连续使用6周以上,但不宜超过12周,并避免间断使用;如治疗2 ~ 3周无效,应及时停用或更换抗生素。
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剂量为每日100 ~200 mg,可1次或分2次口服;四环素每日1.0 g,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每日1.0 g,分2次口服;红霉素仅在妊娠、14岁以下儿童使用;其他如头孢菌素类药物、新型大环内酯类以及氟喹诺酮类等药物,不宜作为痤疮抗菌治疗的常规选择药物。
痤疮丙酸杆菌是正常皮肤的寄生菌,治疗以有效抑制繁殖为目的,而不是完全消灭,因此不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更不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甚至预防复发的措施。疗程中不随意更换抗生素,一般原治疗有效的病例复发后应坚持使用同种药物治疗。
如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时,不推荐使用抗生素;也不推荐单独外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尤其是长期或反复外用抗生素。也不主张外用和口服同种类抗生素,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抗菌治疗的效果,反而容易诱导耐药性特别是多重耐药性的产生。
过氧苯甲酰制剂、壬二酸、外用维甲酸制剂,可作为抗菌治疗的基本联合方法,还可作为维持治疗手段,可减少因停用系统抗菌药物后痤疮丙酸杆菌再繁殖,减少复发。口服锌制剂也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脂酶活性的作用,可作为系统治疗的补充。光疗,特别是近年开展的光动力治疗、红蓝光治疗,可以协同提高抗菌效果,而且对敏感或耐药的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效果,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均有积极的意义。
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痤疮主要依靠其抗菌作用和非特异性抗炎作用2个方面起作用,抗生素有效到达毛囊、皮脂腺部位是保证抗菌效应的条件。可供选择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复发新诺明和喹诺酮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以及赖甲环素其抗菌活性高,耐药性低,并兼有明确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因此在国际治疗痤疮共识中推荐为首选。
为减少抗生素耐药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按病情需要用药,不推荐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治疗开始时剂量要足,但过高的剂量并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一旦有效后不宜减量维持,要保证足够的疗程,通常连续使用6周以上,但不宜超过12周,并避免间断使用;如治疗2 ~ 3周无效,应及时停用或更换抗生素。
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剂量为每日100 ~200 mg,可1次或分2次口服;四环素每日1.0 g,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每日1.0 g,分2次口服;红霉素仅在妊娠、14岁以下儿童使用;其他如头孢菌素类药物、新型大环内酯类以及氟喹诺酮类等药物,不宜作为痤疮抗菌治疗的常规选择药物。
痤疮丙酸杆菌是正常皮肤的寄生菌,治疗以有效抑制繁殖为目的,而不是完全消灭,因此不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更不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甚至预防复发的措施。疗程中不随意更换抗生素,一般原治疗有效的病例复发后应坚持使用同种药物治疗。
如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时,不推荐使用抗生素;也不推荐单独外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尤其是长期或反复外用抗生素。也不主张外用和口服同种类抗生素,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抗菌治疗的效果,反而容易诱导耐药性特别是多重耐药性的产生。
过氧苯甲酰制剂、壬二酸、外用维甲酸制剂,可作为抗菌治疗的基本联合方法,还可作为维持治疗手段,可减少因停用系统抗菌药物后痤疮丙酸杆菌再繁殖,减少复发。口服锌制剂也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脂酶活性的作用,可作为系统治疗的补充。光疗,特别是近年开展的光动力治疗、红蓝光治疗,可以协同提高抗菌效果,而且对敏感或耐药的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效果,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均有积极的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