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山海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过山海经及其它史料的,都会发现不断出现的地理名字“西海”,因为中国现代地理上不存在所谓的“西海”,并因此不断探讨西海的方位,真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其实四千年以前的中国地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黄河、长江的下游还没有现在固定的位子,长江出三峡后到出海口之间,应是河网密布、湖泊相连的一大片水域;黄河也向南、向北摇摆不定。到《山海经》山经记载的年代,通过CAD绘制后,就会发现:河套地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黄河河道,当时的人们认为山陕、内蒙交界的泑泽为黄河潜入的源头,黄河的正源在泑泽的东北方向边缘的敦薨山发源的敦薨水;黄河经河南进入河北后是依太行山以东北流,经河北、天津入海,这是黄河的主河道。河北、山东北部是黄河摇摆区域,河网密布、湖泽相连;另一条就是济水,与黄河交叉,流入巨野泽,然后沿山东山区北部进入渤海。那山海经中的西海到底在哪儿呢?不妨从史料中探索一二。
先看看大家比较认可的山经中——南山一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招瑶山就在西海之上,也是山经部分唯一提到的西海,其它的均称为“海”。根据山经与海外、大荒经比对及前人研究,这个“西海”就在现在的山东西南微山湖地区附近。从现代遗存来看,山东西部有一个从北向南、直到江苏、安徽一带的湖泊、河网区。当年应是南北相连的大片水域,并与现在的渤海、东海相通。从海内东经来看,当时的日照地区及苏北连云港一带还是海岛,说明当时的海平面要比现在高。整个山东地区犹如与大陆相连的海中群岛一般。有人会问:依据是什么?看看山海经山经东二经与东三经就可以明白,许多山之间还是水或沙,也就是说这些山许多是水沙中的高地;另外,山东西部发现的史前遗址,大多处于人工筑起的高台,也就是现在许多叫“崮堆”村镇,还有史籍中叫“丘”的自然山岗,比如“帝丘、商丘”等。说明夏商以前,这里也是水沙漫漫。因此,西海要比西部、北部其它称为“海”的湖泊相比,称为海一点都不过分。
再看看《竹书纪年》:夏朝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五年,自原迁于老丘。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据考证:老丘应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三寿应在现在的山东西部定陶附近。那么“东海”必在山东西部,也即巨野泽。即《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现在的黄河南岸的东平湖就是当年的遗存。
不管是山海经时代,还是夏朝,微山湖与巨野泽被称为西海还是东海,只是不同区域的氏族,不同的.观察的方位,有不同的称谓而已。
结合山经及慌经来看,招瑶山附近有个玄股国,玄股国附近有个因民国,因民国就记载了王亥的事,如果说河南商丘是商国的始封地无误。那么这个“西海”就在微山湖一带也不妄言。因此,以山东西部的湖泊为西海作为参照,大荒西经就比较好理解了。
但不是说山海经所有的描述都好理解。比如大荒东经中开头就是: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如果把这里的“东海”当成现在的黄海,那么少昊之国必在朝鲜半岛或日本无疑;但少昊最初是在日照地区一带,后迁徙到山东曲阜一带,少昊(应是少昊的后代,不知是第几世少昊)陵就在曲阜,曲阜也叫空桑,因为那里有个空桑山,就在渤海边上。当时的海岸线还没有像现在那么靠外。颛顼在现在的河南濮阳,也称为“帝丘”,濮阳与曲阜之间就是巨野泽,也就是夏朝时的“东海”。所以大荒东经中开头的东海,应该是夏时的东海,也就是后来的巨野泽。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为什么说青海湖不是山海经中记载的西海呢?其实仔细阅读山海经就会发现,海外四经,大荒四经叙述的就是以山东中部山区为轴心,西北与东南之间的事,而不是东北与西南之间的事。说的再明了一些,就是东夷与西戎、北狄之间的事。青海湖作为西海是山海经以后的事,汉朝以后,西海不断向西、向西、再向西。
大荒西经中有个“寿麻”国,正立无影,明显是北回归线以南的现象,也就是现在的广西、云南南部至缅甸、印度才才可能出现正立无影。寿麻国是在常羊山与大荒山之间,也就是以泰沂山为轴心观看,西南方向。从三星堆文化看,其与现在的印度、伊朗、西亚有着贸易往来,在那个方向有个正立无影的寿麻国很正常,并不代表山经的地理位置就到达了印度,只是大荒经时代已经知道那个方位有这么个地方,有这么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