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熬夜会有哪些危害?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包括苍蝇、蠕虫甚至水母等无脊椎动物也会睡觉。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睡眠对所有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来说都是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睡觉?
事实上,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答案。据11月18日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PARP1蛋白犹如“天线”,可向大脑发出睡眠和修复DNA损伤的时间信号,这一发现朝着解开这个谜团更迈近了一步。
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在醒着的几个小时里,紫外线、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素会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然而,大脑中过度的DNA损伤会带来危险,睡眠则可以“召唤”DNA修复系统。
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通过斑马鱼实验,研究人员确定,DNA损伤的累积是引起睡眠状态的驱动因素。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觉的冲动,于是鱼进入了睡眠状态。随后的睡眠促进了DNA修复,从而减少了DNA损伤。
研究还发现,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减少稳态睡眠压力并修复DNA损伤
那么,大脑中是什么机制告诉我们:该睡觉了?研究发现,PARP1蛋白是DNA损伤修复系统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应的蛋白之一。它可标记细胞中DNA损伤位置,并“招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
通过遗传和药理学操作,PARP1的过表达和敲低(表达下调)实验表明,增加PARP1不仅可促进睡眠,还可增加睡眠依赖性修复。相反,抑制PARP1会阻断DNA损伤修复的信号。结果就是,这些鱼没有完全意识到它们累了,因而不会进入睡眠模式,造成DNA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同样的实验结果也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
这一新发现描述了如何在单细胞水平上解释睡眠的“事件链”。这种机制可解释睡眠障碍、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相信,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能拓展到更多其它的动物,包括从低级无脊椎动物到人类
1.从300倒数,每次递减3。很多人入睡难是因为无法分散注意力,而这种复杂无趣的数数方式却是一种有效的分心技巧。
2.下午2点后别喝咖啡,如果你有入睡困难问题,那么大约下午2点之后,最好不要再进食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咖啡因在体内的作用可持续8小时以上,50岁后,由于新陈代谢变慢,咖啡因在体内滞留时间甚至达到10个小时。因此,咖啡因不仅影响入睡,而且会降低睡眠质量。
3.睡前冲个热水澡临睡前60—75分钟洗个热水澡,水温不低于摄氏38度,洗浴时间不少于20分钟。热浴有助于放松肌肉,提高身体核心温度,当你离开浴盆体温会逐渐下降,大脑退黑激素分泌量增加,令人感到疲倦,更容易入睡。
4.睡前4小时停止锻炼,锻炼有益睡眠。但是睡前4小时内最好不要锻炼,否则锻炼会令身体兴奋,难以入睡。
5.降低卧室室温,当卧室温度在18℃—24℃、床上温度为27℃时,睡眠质量最好。
6.睡前3小时不进食,睡前几小时千万别胡吃海塞,否则容易导致胃酸返流,影响睡眠。
7.注意卧室灯光,卧室灯光具有调节生物钟的作用。太亮会导致大脑褪黑激素分泌量减少,过于清醒,难以入睡。睡前最好选择较暗且柔和的阅读灯光。睡眠过程中,最好关闭所有光源。
8.买张舒适的床通常更换一个舒适的床垫,就可以大大改善睡眠质量。床垫太软会导致睡姿不正以及肌肉僵硬和背部问题。一般情况下,床垫使用5—10年就该更换一次。
9.降低卧室室温,实验证明当卧室室温在摄氏18—24度时,床上温度为27—30度的时候,睡眠质量最好。
10.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
熬夜的危害
:
1、免疫力下降
经常熬夜会给人体带来后遗症,例如:经常感觉身体疲劳,精神不振。
人体免疫力会下降,随之出现感冒、肠胃炎、皮肤过敏等自律性神经失调症状。
长期熬夜还会带来失眠、健忘、易怒、焦虑等精神问题。
2、导致高血压甚至猝死
长期睡眠不足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这也使得熬夜人群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平时尽量避免熬夜,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更应该避免熬夜,会加重病情,引起猝死。
3、伤害眼睛
熬夜对眼睛的伤害不止停留在出现黑眼圈。长时间超负荷用眼,会使眼睛出现疼痛、干涩等问题,甚至使人患上干眼症。
眼肌疲劳还会导致暂时性视力下降。
长期熬夜造成的过度劳累还可能诱发中心性视网膜炎,导致视力骤降。
4、皮肤干燥,起痘
熬夜的时候一般是皮肤进行新陈代谢的时间段,也是人体肝脏进行排毒的时间,长期熬夜影响了皮肤和肝脏的工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便会带来皮肤上的表现,会出现皮肤粗糙,脸色暗黄,长痘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