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气血不足,有什么表现
什么是气血不足,有什么表现?
一、什么是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即中医所说的气虚和血虚。气、血来源有二:一是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二是后天之精气,即脾胃运化的水谷与自然之精。气推动血液运行,血作为气的载体,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
从外表来看,以下几个表现可以帮你判断是否气血不足。
二、气血不足有哪些表现?
看皮肤。
气血对皮肤的充养作用在《素问·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有精辟的阐述:“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颜面而走空窍。”也就是说,经络把气血精微物质输送到皮肤,皮肤得养则红润;气血运行正常,濡养皮肤,则感觉灵敏。如气血生成不足或运行障碍,则表现为皮肤黯淡无光或萎黄、肌肤干燥、感觉异常。
2.看眼睛。
主要看眼睛的色泽和清澈度。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说明气血充足;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表明肝脏气血不足;眼袋很大说明脾虚运化不足;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局部气血不足;两目呆滞,晦暗无光,是气血衰竭的表现。
3.看手部。
气血充足,手总是温暖的,而手心烦热、出汗或手冰冷,则是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时,手指指腹会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古语云:“爪为筋之华,血之余”,如果指甲灰白无光泽,可能提示身体气血不足或患有某种疾病。
4.看头发。
《黄帝内经》中这样记载头发的生长过程:人在七八岁时因肾气盛而“发长”,到三十岁左右因肾气实而“发长极”,四十岁左右因气血渐虚而“发始堕”,五十岁以后因肾气衰而“发始白”。这说明头发的生长源于气血的滋养,气血旺盛则头发生长正常,气血不足则不能上达头部而致发白易落。
5.看睡眠。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血虚则不能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不少人的失眠是因气血不足所致,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打呼噜等。而太爱睡觉,也往往是气血虚的表现。
6.看牙龈。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若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多与气血不足相关联。
三、如何补气血?
1.中药调理: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选方煎服。
2.饮食注意: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核桃、山楂、猪肝、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多喝木瓜银耳汤。
3.运动养生: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的运动。另外“久视伤血”,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人,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过度用眼而耗伤气血。
4.经络疗法: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可以消散瘀血,可以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1. 舌淡苔薄白:舌质淡白,缺乏红润感,呈现出虚乏之象。
2. 食欲不振:由于气血生化乏源,可能导致后天之本功能的失常,从而影响食欲。
3. 心悸、心慌、惊恐:气血亏虚可能导致心血失养,使心神不宁,出现心悸、心慌、惊恐等症状。
4. 气短、懒言:气血亏虚导致宗气不足,中焦气虚下陷,从而表现出气短、懒言的症状。
5. 四肢倦怠乏力:气血亏虚可能导致脾阳不振,肝血失养,从而影响四肢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出现四肢倦怠乏力,畏寒怕冷等症状。
6. 头晕眼花:气血亏虚无法濡养元神之府,可能导致头晕;同时,肝血不足也可能导致双眼模糊。
7. 面色苍白:气血亏虚、阳明经脉亏虚可能导致面色苍白,因为阳明经循上行头面部。
8.女性症状:气血虚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量减少或是月经推迟,或者出现因为气血虚引起的气滞,比如经期前后的腹胀、腹痛、月经期间的疼痛。长期的气血虚会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疾病发生,如果遇到以上情况可以就医咨询。
9.男性症状:性功能减退,如阳痿、早泄等。
10.失眠多梦与记忆力减退:气血不足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患者可能难以入睡或睡眠浅,容易惊醒,同时记忆力也可能出现减退,气血是维持大脑神经活动的重要物质,气血不足则神经功能紊乱。
气血不足时,要及时补充。补血必须要做到气血双补,在补血的同时健脾补气。如果只补血,还是会造成气虚现象,如果只补气,也不能彻底治好病症。
气血双补的中药比如参鹿膏、全鹿大补丸等,像参鹿膏成分里红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鹿角胶,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功效,能治疗肾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等症,也能治疗产后引起的血虚腹痛或者是月经不调等。
补气血的药物要认准国药准字号。
补气血的食物,例如糯米、银耳、牛奶、黑豆等。其中,糯米有益气补血、养脾和胃的作用;银耳具有养阴润燥、润肺止咳的功效;牛奶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有助于补益气血。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调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如果疲惫感持续不消,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