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历史原型

 我来答
阿肆聊民生
2023-02-03 · TA获得超过4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0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6万
展开全部

剧中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唯独于振甲这个人物被进行了较大的艺术加工,成为该剧中最让人厌恶的一个角色。

《天下长河》中所有人物都是原名出现,且剧情也是按照史料改编而来没有胡编乱造。于振甲显然也不是一个杜撰的人物,他的原型即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于成龙。

此于成龙非彼于成龙,史料上一般称其为“小于成龙”。小于成龙是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小于成龙的名气御史不想多说,他在康熙朝并不亚于靳辅,甚至还略占上风。

御史揣测,导演是有意要塑造这么一位与靳辅打擂台的人物,显然于成龙是一位合适的人选。只不过于成龙的官声太好,如果以原名出演,恐怕会引起观众的不适,甚至会被指责为玷污名臣。

可是其他角色都是以原名出镜的,杜撰一个人物不符合导演的初衷,故而才玩了一点心机,不称于成龙之名,而称其字。事实上不管是称名还是称字都是一样的,比如剧中的靳辅叫靳紫垣,陈璜叫陈天一。

历史上,于成龙的治河观点确与靳辅不同,但需要注意的是,于成龙并不是全面否定靳辅的治河方略。只是在挑浚黄河入海口这一点上意见相左,对于靳辅“筑堤束水”的方案也是认同的。

相关信息:

康熙二十年,黄河上游暴雨成灾,两河洪水将河道多处冲坏,靳辅上书自责请求处分。此次洪灾和于成龙没有半毛钱关系,剧中所谓的保桃园县而毁三省的情况并未发生。

洪灾过后,康熙令伊桑阿、崔维雅等人前往黄河验看堤工,他们对靳辅的治河成绩视而不见多方挑剔。此后崔维雅呈给康熙帝《河防刍议》《两河治略》二书,全盘否定了靳辅的治河功绩,建议拆毁全部治理河工程重新再修。

这时,康熙帝对靳辅也有了一些看法,其实这也很正常。皇帝向来对能臣疑心很重,怕靳辅在河道上自专,这就为靳辅治河造成了种种障碍。

为此,康熙帝提出了挑浚黄河入海口的建议,结果遭到靳辅的极力反对,并且以明珠为首的六部九卿也都出面支持靳辅,康熙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故而很不高兴。

于成龙坚定拥护康熙帝,朝廷之上他与靳辅争得面红耳赤。本来治河之争是技术问题,不料却成为了君臣之间的隐形斗争,也可以理解为党争。

康熙毕竟是名君,他不愿以皇权打压靳辅等人,而是多方面听取建议。这时江苏巡抚汤斌正好回京陛见,他原本也是支持靳辅的,但听说皇上赞成开海口,就转变态度附和康熙帝。

正是由于汤斌的支持,康熙帝才下定决心,让侍郎孙在丰主持挑浚工作。康熙此举是利用于成龙、汤斌来打压靳辅,也就是亲手制造了朋党之争。

此次党争涉及到很多方面,限于篇幅问题不能一一细说,明珠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革职,虽然罪名是卖官鬻爵,其实他是在治河问题上没有与康熙站在一条阵线上,此也是主因之一。何况于成龙与明珠一党素来不和,暗中又弹劾明珠等人。

孙在丰主持治河功败垂成,后来又先后任命凯音布、王新命等为河道总督,但他们经过实地踏勘,还是回到了靳辅的方案上。

这个时候,康熙又回过头来指责于成龙等人,大搞政治平衡,好在康熙帝总算没有让靳辅前功尽弃,还是认可了他的治河方略。说到底,根源就在于康熙对臣工的不信任以及出于对自身权力的不安全感。玩弄靳辅、于成龙的这场党争,可谓是康熙帝王权术的经典之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