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吗?

 我来答
chesansan88
2023-01-14 · 超过59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4万
展开全部

作为父母,有时候觉得孩子是自己最贴心的小棉袄,但也有觉得孩子特别麻烦的时候,特别是嗷嗷待哺之时,巴不得逃离这个生下来向自己讨债的“小魔鬼”。当真的逃离时,又觉得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心里好像特别的空落落的,又想特别的想念。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不过,所有的烦恼毕竟都是短暂的,而那些孩子带给自己的欢快却是永恒的。

从孩子哇哇坠地,就开始期盼着孩子长大,只要孩子长大了,作 为父母的我们也就轻松了,特别是全职妈妈,这种想法更加的强烈。孩子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一手安排好。

天冷了,要为他加衣;脏了,要为他洗脸洗澡;那么多的生活琐事,让妈妈觉得身心疲惫。好不容易孩子睡了,妈妈还要起来收拾屋子,玩具,有干不完的家务事。

但是,随着宝宝的不停成长,会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发现,他开始学会自己吃饭,自己走路,渐渐的,也开始变不再如新生儿时那般依赖自己了。起初,还会觉得孩子变的乖巧懂事,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突然一天,孩子事先打好了一盆水,端到了面前,说:“妈妈,你辛苦了,从今以后,让我来保护你吧。”在这一个瞬间,我已经泪流满面,此刻的我,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真的很欣慰,他这么小就已经懂得反哺之情。

所以,多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天下真的没有离不开父母的孩子,反而是父母,在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去更远的地方学习、发展的时候,总是回忆那些在一起的时光。

我的小哲哲

2023-03-03 · TA获得超过49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88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91万
展开全部
孩子的真实需求是想要一个玩伴、助手或者观众。父母则想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或技能。虽然两者立场不同,但并不矛盾,如果能将双方的需求结合起来,那就是一种高效的陪伴。

当孩子很小,还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的角色就是全能助手,无条件满足他们的任何需求。等他们长大些,我们可以充当玩伴和有限助手,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帮助他们做他们还做不到的事情。再等他们大些,我们只需要充当观众,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欣赏和鼓励。正在父母不断变化的陪伴方式,给了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并引领着他们逐渐成长。

相反,如果父母一直沿用幼儿时的陪伴方式,对待日渐成长的孩子,依然充当全能的助手,孩子就会养成依赖性强、害怕独处、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所做的事情等不良习惯。因此,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就该有不同的陪伴方式。

1、在婴儿时期的无条件满足。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是“哭声免疫法”的创始人,他创造了一套“婴儿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婴儿完整睡眠训练法。该理论曾在美国一段时间十分流行,但后来被证实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连他的三个孩子都不能幸免。因此,给无力又无能的婴幼儿以足够的陪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的关键。当孩子用哭声寻求帮助时,我们就应该给予关注,解读他们哭声背后的原因,是饿了?渴了?还是尿裤子了?或是需要抱抱了?我们都要尽量去满足。我们还应该时常看着他们,和他们说说话,虽然他们听不懂,但他们一定能感受到父母传递的温暖和快乐。在这样的陪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更自信、更自尊、更快乐、也更有安全感。

2、在幼儿时期的有效互动。当孩子具备说话的能力时,我们要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我们要记得多使用正面的语言,少说“不要”、“不准”、“不能”。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叫“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因此,父母负面和否定的言语或神情并不能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相反,还可能会强化这些行为。如果我们在陪伴过程中尽可能多使用放松的、正面的,肯定的语言、表情,这样长期接触正反馈的孩子会更富活力、更高自尊、更愿意接受挑战。这时,我们不再需要时刻陪伴和无条件满足,我们可以事先这样和他们沟通:如果你们需要爸爸或妈妈帮助了,你可以来找我们,如果你愿意尝试下,那真的很好。这件事情做起来不容易,你可以挑战下,一定很有意思。同时,没有孩子的允许或邀请,我们就不要过多地去打扰他们。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情绪的敏感期,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间很容易因为一些生活小事触发情绪矛盾。比如约好电视看半小时,但时间都过了10分钟,孩子还丝毫没有要关电视的意思。这时父母和孩子一方或双方就会处于某种情绪当中,情绪战争一触即发。因此,这时的陪伴需要少用体力,多用脑力,还要提升自我情绪的觉知,如果感觉到自己已处于愤怒、生气等负面情绪中或边缘,我们可以走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下,等理智在线后,再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你今天可以自己选择看多久电视,半小时或1个小时,看好了告诉我声就可以了。但因为今天你没有按照约定,在一段时间内你就不能再看电视了。如果孩子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就一定要尊重他的选择,并执行他选择产生的后果。当然,这个后果是自然后果,因和果是相关的,而非惩罚。

3、做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忠实粉丝。步入小学后,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父母就该慢慢退到一旁,做孩子的忠实粉丝。特别是在孩子自我生活料理方面,我们更该给他们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多锻炼、多实践,无论做得好或不好,只要愿意尝试,我们都该为他们加油鼓掌。在这个阶段,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其实不听话才是对的。试想,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都要听从父母的意见,那么等孩子到了20岁,我们又怎能指望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有当担的人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