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的概念有哪些?
身体素质包括五方面:
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对外界刺激反应快慢的一种能力;
力量素质,是身体某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
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
特点:
力量素质
从力量素质看,中国不同年龄阶段成年、老年人的下肢、上肢力量和力量耐力发展都有自身特点。下肢力量(20-39岁)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呈持续下降,下降幅度男性稍大于女性;南方优于北方;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优于农民。
上肢力量表现为:35岁前成年人的握力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此后随年龄增长,握力逐渐下降。女性的上肢力量持续发展时间长于男性,且增长率大于男性。衰退曲线则呈现了同步性特点,但下降率则低于男性。
北方人握力优于南方;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力量耐力的发展特点是随年龄增长,男、女呈下降趋势。南方优于北方。力量耐力发展的工作种类特点是不同工种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最终趋势是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优于农民。
速度、灵敏素质从速度和灵敏素质看,中国成、老年人速度与灵敏素质的发展特点是随年龄的增长,男、女均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男性表现为先慢后快,女性则相反。男、女同年龄段的量值特点是,男性优于女性。中国成年人的速度与灵敏素质各年龄段总体趋势是南方优于北方。
各年龄段男、女速度和灵敏素质的工种特点总体表现为: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好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又好于农民。从平衡能力的变化趋势看,中国男、女各年龄段成年、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平衡能力均呈持续性的下降趋势。
男女同年龄段的平衡能力的量值特点是,男性优于女性,且差异在35-39岁及以后的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中国成、老人的平衡能力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方优于北方。
中国不同工作种类成年人的平衡能力各年龄段男、女均表现为: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中国各年龄段乡村男、女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优于城市老年人。
柔韧素质
从柔韧素质看,中国成年、老年人各年龄段柔韧素质的变化特点是:20-24岁时男、女坐位体前屈均在11-12厘米之间,随年龄增长,坐位体前屈男、女均持续性下降;但女性下降幅度低于男性。
中国成年、老人的柔韧素质各年龄段成年、老年人北方优于南方,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年龄段柔韧素质的工种特点是农民最好。
其他理解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身体素质应当界定为人体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生理状况和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或能力。
先天因素主要是指遗传因素,为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后天因素则主要包括营养状况、医疗条件、气候环境、生活习惯以及运动健身等因素。也就是说,身体素质除了传统的要素以外,还应该包括体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抗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
人体的适应能力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疾病的抵抗方面。人体长期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锻炼,能改善体温调节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同时,由于各种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因而提高了身体对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有效地预防包括“文明病”在内的各种疾病。
应变能力是指人对意外性事件、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或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映的能力。
紧急事件处理能力是指对任何需要立即予以处置的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威胁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的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