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形成的过程。
展开全部
【答案】: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 罢法家、纵横家,开“独尊儒术”先声
汉武帝即位后,开始重视儒家思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在选拔贤才的标准中明确了学派方面的限制,即法家、纵横家人士不得参选,开始了罢黜百家的先声。当时所要罢黜的学派中还不涉及道家或黄老学派。
(2) 置五经博士,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在尊儒方面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即“置五经博士”。这一举措,确立了经学整体在官方学术代表博士中的主导地位。
(3) 采纳董仲舒的《对贤良策》,“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正式确立
建元七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元光,策问贤良,“于是董仲舒、公孙弘出焉”。董仲舒《对贤良策》以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广采《诗》、《书》、《易》、《春秋》之义,引用孔子的言论和事迹,主张以儒家的“德教”作为治国之道,并设计了求贤的具体方案,其中之一就是“独尊儒术”。董仲舒从理论的层面上阐发“独尊儒术”的意义,而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奠定了“独尊儒术”的基本国策及模式。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最终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直到古代史的终结。
(1) 罢法家、纵横家,开“独尊儒术”先声
汉武帝即位后,开始重视儒家思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在选拔贤才的标准中明确了学派方面的限制,即法家、纵横家人士不得参选,开始了罢黜百家的先声。当时所要罢黜的学派中还不涉及道家或黄老学派。
(2) 置五经博士,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在尊儒方面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即“置五经博士”。这一举措,确立了经学整体在官方学术代表博士中的主导地位。
(3) 采纳董仲舒的《对贤良策》,“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正式确立
建元七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元光,策问贤良,“于是董仲舒、公孙弘出焉”。董仲舒《对贤良策》以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广采《诗》、《书》、《易》、《春秋》之义,引用孔子的言论和事迹,主张以儒家的“德教”作为治国之道,并设计了求贤的具体方案,其中之一就是“独尊儒术”。董仲舒从理论的层面上阐发“独尊儒术”的意义,而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奠定了“独尊儒术”的基本国策及模式。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最终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直到古代史的终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