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心理学历史上陆续出现了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存在—人本主义、特质流派、认知流派、生物学流派等人格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了人格现象的一部分真理,但是这些理论有各自的概念系统,互相难以沟通。人格就像宇宙一样,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有其内在的统一运行机制和统一规律,但是,目前的这些理论有各自的概念系统,难以沟通,这说明人格心理学存在着重大理论困境。为走出这个重大理论困境,就要对目前的各种人格理论和人格科学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人格现象。为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回答如下一些根本问题,这些根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思想。
第一,人格的根本动力问题。这个问题是人格心理学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人格是一个动力系统,首先就要回答人格受什么动力推动的问题。人格无疑受多种动力的推动,但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呢?目前的人格心理学还不能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例如,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动力是性本能,而且是生物性质的,虽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这种完全生物倾向的观点受到不少质疑。阿德勒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优越、克服自卑。客体关系理论则认为动机是建立人际关系。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最主要的人格动机,但是,自我实现的动机概念模糊,缺乏具体性。马斯洛还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强调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而且强调,要产生高级需要往往要先满足低级需要。这样就出现了逻辑问题,按这个逻辑,自我实现需要就不应该是人格的最主要的动机。
那么人格的根本动力可能是什么呢?德西和瑞恩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可为此提供重要的启示。该理论特别重视人的三种基本需要,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国内学者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强调,自我价值是自我存在理由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这两个理论都已对人格的根本动力有深入的洞察,但还存在互相不协调之处,且正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第二,核心人格过程及其运行机制的问题。回答了人格的根本动力问题之后,接下来自然是要回答人格是怎样运行来满足根本需要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核心人格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有各种心理过程,显然核心人格过程是最需要研究的。但是,目前的人格心理学并没有核心人格过程的概念,没有有意识地回答这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对人格的深刻洞察。目前,各种理论虽然没有明确探讨核心人格过程,但是也有一些相关的观点,如弗洛伊德最重视性本能满足的过程,探讨性本能得不到恰当满足而导致的焦虑和人格变态,以及为应对焦虑所采用的防御机制。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动态关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核心人格过程,但是他并没有进行足够的探讨,而且这种动态关系和性本能满足过程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进行逻辑的阐述。霍妮比较明确描述了神经症形成的心理过程,她认为,神经症的基本过程是基本焦虑→执着于神经症需要→解决冲突→形成自负系统→神经症。这个过程较好地描述了神经症的主要心理过程,但是,正常人的心理过程是不是这样的?国内学者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提到,人需要解释世界,人需要解释自己,自我价值是个人的意义定义体系,个人寻求自我价值,这些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对核心人格过程的描述。
学界关于核心人格过程及其运行机制的梳理还很少。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可以从上述的根本人格动力出发。人的核心人格过程显然应该围绕根本人格动力展开,通过核心人格过程来满足相应的需要。其次,可以从人类进化的积累来考虑。人类进化的历史首先就是适者生存的历史,所以,核心人格过程应该是怎样适应的过程,但适应的概念又太宽泛,需要有更具体的概念。人类进化的最高心理成果是产生自我意识,所以,核心人格过程应该与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过程有关。当然,在界定了核心人格过程后,还必须回答其具体的运行机制,目前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回答,但金盛华的上述观点很有启发
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心理学历史上陆续出现了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存在—人本主义、特质流派、认知流派、生物学流派等人格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了人格现象的一部分真理,但是这些理论有各自的概念系统,互相难以沟通。人格就像宇宙一样,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有其内在的统一运行机制和统一规律,但是,目前的这些理论有各自的概念系统,难以沟通,这说明人格心理学存在着重大理论困境。为走出这个重大理论困境,就要对目前的各种人格理论和人格科学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人格现象。为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回答如下一些根本问题,这些根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思想。
第一,人格的根本动力问题。这个问题是人格心理学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人格是一个动力系统,首先就要回答人格受什么动力推动的问题。人格无疑受多种动力的推动,但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呢?目前的人格心理学还不能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例如,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动力是性本能,而且是生物性质的,虽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这种完全生物倾向的观点受到不少质疑。阿德勒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优越、克服自卑。客体关系理论则认为动机是建立人际关系。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最主要的人格动机,但是,自我实现的动机概念模糊,缺乏具体性。马斯洛还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强调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而且强调,要产生高级需要往往要先满足低级需要。这样就出现了逻辑问题,按这个逻辑,自我实现需要就不应该是人格的最主要的动机。
那么人格的根本动力可能是什么呢?德西和瑞恩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可为此提供重要的启示。该理论特别重视人的三种基本需要,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国内学者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强调,自我价值是自我存在理由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这两个理论都已对人格的根本动力有深入的洞察,但还存在互相不协调之处,且正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第二,核心人格过程及其运行机制的问题。回答了人格的根本动力问题之后,接下来自然是要回答人格是怎样运行来满足根本需要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核心人格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有各种心理过程,显然核心人格过程是最需要研究的。但是,目前的人格心理学并没有核心人格过程的概念,没有有意识地回答这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对人格的深刻洞察。目前,各种理论虽然没有明确探讨核心人格过程,但是也有一些相关的观点,如弗洛伊德最重视性本能满足的过程,探讨性本能得不到恰当满足而导致的焦虑和人格变态,以及为应对焦虑所采用的防御机制。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动态关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核心人格过程,但是他并没有进行足够的探讨,而且这种动态关系和性本能满足过程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进行逻辑的阐述。霍妮比较明确描述了神经症形成的心理过程,她认为,神经症的基本过程是基本焦虑→执着于神经症需要→解决冲突→形成自负系统→神经症。这个过程较好地描述了神经症的主要心理过程,但是,正常人的心理过程是不是这样的?国内学者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提到,人需要解释世界,人需要解释自己,自我价值是个人的意义定义体系,个人寻求自我价值,这些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对核心人格过程的描述。
学界关于核心人格过程及其运行机制的梳理还很少。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可以从上述的根本人格动力出发。人的核心人格过程显然应该围绕根本人格动力展开,通过核心人格过程来满足相应的需要。其次,可以从人类进化的积累来考虑。人类进化的历史首先就是适者生存的历史,所以,核心人格过程应该是怎样适应的过程,但适应的概念又太宽泛,需要有更具体的概念。人类进化的最高心理成果是产生自我意识,所以,核心人格过程应该与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过程有关。当然,在界定了核心人格过程后,还必须回答其具体的运行机制,目前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回答,但金盛华的上述观点很有启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