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等级制度是怎样的?
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等级,用A、B、C、D表示。
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
等级计算方法:
1、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
2、100分~90分为A级
3、89分~75分为B级
4、74分~60分为C级
5、59分及其以下为D级
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这只是案例,个别地区的规定不同)
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等级一般分五个,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从2015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起,学生正式成绩单中的成绩记录改为等级制形式,百分制的原始成绩将根据对应规则转换为等级制成绩。
按新的评价标准,根据考核方式的不同,学生课程成绩以A、A-、B+、B、B-、C+、C、C-、D+、D等形式记录,其中获A和A-的人数不超过该课程修读总人数的20%(如有特殊情况,任课教师需要向教学主管部门提交情况说明)或者以P(通过)、F(未通过)形式记录。
“等级制”本身意味着学校鼓励学生弱化对学分绩的追求,将着眼点重新放回对自身发展真正有益的“能力、素质、知识”,给“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数等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教育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打破百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