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问题 KKKKKKKKKKKKKKKKKKK~~~~~ 15

在三角形ABC,D为BC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DC,连接CF求证D为BC的中点(2)如果AB=AC,是猜测四边形ADC... 在三角形ABC,D为BC上的一点,E是 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DC,连接CF 求证 D为BC的中点(2)如果AB=AC,是猜测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要过程 仔细点 展开
pym041
2008-11-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6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5万
展开全部
与平行四边形一样,梯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其中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占有重要地位,本讲就来研究它们的有关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2-43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E是斜边AB上的中点,D是AC的中点,DF‖EC交BC延长线于F.求证:四边形EBFD是等腰梯形.

分析 因为E,D是三角形ABC边AB,AC的中点,所以ED‖BF.此外,还要证明(1)EB=DF;(2)EB不平行于DF.

证 因为E,D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所以

ED‖BF.

又已知DF‖EC,所以E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EC=DF. ①

又E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点,所以

EC=EB. ②

由①,②

EB=DF.

下面证明EB与DF不平行.

若EB‖DF,由于EC‖DF,所以有EC‖EB,这与EC与EB交于E矛盾,所以EBDF.

根据定义,EBFD是等腰梯形.

例2 如图2-44所示.ABCD是梯形, AD‖BC, AD<BC,AB=AC且AB⊥AC,BD=BC,AC,BD交于O.求∠BCD的度数.

分析 由于△BCD是等腰三角形,若能确定顶点∠CBD的度数,则底角∠BCD可求.由等腰Rt△ABC可求知斜边BC(即BD)的长.又梯形的高,即Rt△ABC斜边上的中线也可求出.通过添辅助线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CD的度数.

解 过D作DE⊥EC于E,则DE的长度即为等腰Rt△ABC斜边上的高AF.设AB=a,由于△ABF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知

AF2+BF2=AB2,





BC2=AB2+AC2=2AB2=2a2,

由于BC=DB,所以,在Rt△BED中,

从而∠EBD=30°(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等于斜边一半定理的逆定理).在△CBD中,

例3 如图2-45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DC=135°,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N,交AB延长线于F,垂足为M.求证:AD=BF.

分析 MF是D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ND=NC.由AD‖BC及∠ADC=135°知,∠C=45°,从而∠NDC=45°,∠DNC=90°,所以ABND是矩形,进而推知△BF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AD=BN=BF.

证 连接DN.因为N是线段DC的垂直平分线MF上的一点,所以ND=NC.由已知,AD‖BC及∠ADC=135°知

∠C=45°,

从而

∠NDC=45°.

在△NDC中,

∠DNC=90°(=∠DNB),

所以ABND是矩形,所以

AF‖ND,∠F=∠DNM=45°.

△BNF是一个含有锐角45°的直角三角形,所以BN=BF.又

AD=BN,

所以 AD=BF.

例4 如图2-46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C=90°,AD‖BC,AD+BC=AB,E是CD的中点.若AD=2,BC=8,求△ABE的面积.

分析 由于AB=AD+BC,即一腰AB的长等于两底长之和,它启发我们利用梯形的中位线性质(这个性质在教材中是梯形的重要性质,我们将在下一讲中深入研究它,这里只引用它的结论).取腰AB的中点F,(或BC).过A引AG⊥BC于G,交EF于H,则AH,GH分别是△AEF与△BEF的高,所以

AG2=AB2-BG2=(8+2)2-(8-2)2=100-36=64,

所以AG=8.这样S△ABE(=S△AEF+S△BEF)可求.

解 取AB中点F,连接EF.由梯形中位线性质知

EF‖AD(或BC),

过A作AG⊥BC于G,交EF于H.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知,AH=GH且AH,GH均垂直于EF.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知

AG2=AB2-BG2

=(AD+BC)2-(BC-AD)2

=102-62=82,

所以 AG=8,

从而 AH=GH=4,

所以

S△ABE=S△AEF+S△BEF

例5 如图2-47所示.四边形ABCF中,AB‖DF,∠1=∠2,AC=DF,FC<AD.

(1)求证:ADCF是等腰梯形;

(2)若△ADC的周长为16厘米(cm),AF=3厘米,AC-FC=3厘米,求四边形ADCF的周长.

分析 欲证ADCF是等腰梯形.归结为证明AD‖CF,AF=DC,不要忘了还需证明AF不平行于DC.利用已知相等的要素,应从全等三角形下手.计算等腰梯形的周长,显然要注意利用AC-FC=3厘米的条件,才能将△ADC的周长过渡到梯形的周长.

解 (1)因为AB‖DF,所以∠1=∠3.结合已知∠1=∠2,所以∠2=∠3,所以

EA=ED.

又 AC=DF,

所以 EC=EF.

所以△EAD及△ECF均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对顶角,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3=∠4,从而AD‖CF.不难证明

△ACD≌△DFA(SAS),

所以 AF=DC.

若AF‖DC,则ADCF是平行四边形,则AD=CF与FC<AD矛盾,所以AF不平行于DC.

综上所述,ADCF是等腰梯形.

(2)四边形ADCF的周长=AD+DC+CF+AF. ①

由于

△ADC的周长=AD+DC+AC=16(厘米), ②

AF=3(厘米), ③

FC=AC-3, ④

将②,③,④代入①

四边形ADCF的周长=AD+DC+(AC-3)+AF

=(AD+DC+AC)-3+3

=16(厘米).

例6 如图2-48所示.等腰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所成的角∠AOB=60°,P,Q,R分别是OA,BC,OD的中点.求证:△PQR是等边三角形.

分析 首先从P,R分别是OA,OD中点知,欲证等边三角形PQR的边长应等于等腰梯形腰长之半,为此,只需证明QR,QP等于腰长之半即可.注意到△OAB与△OCD均是等边三角形,P,R分别是它们边上的中点,因此,BP⊥OA,CR⊥OD.在Rt△BPC与Rt△CRB中,PQ,RQ分别是它们斜边BC(即等腰梯形的腰)的中线,因此,PQ=RQ=腰BC之半.问题获解.

证 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由等腰梯形的性质知,它的同一底上的两个角及对角线均相等.进而推知,∠OAB=∠OBA及∠OCD=∠ODC.又已知,AC与BD成60°角,所以,△ODC与△OAB均为正三角形.连接BP,CR,则BP⊥OA,CR⊥OD.在Rt△BPC与Rt△CRB中,PQ,RQ分别是它们的斜边BC上的中线,所以

又RP是△OAD的中位线,所以

因为 AD=BC, ③

由①,②,③得

PQ=QR=RP,

即△PQR是正三角形.

说明 本题证明引人注目之处有二:

(1)充分利用特殊图形中特殊点所带来的性质,如正三角形OAB边OA上的中点P,可带来BP⊥OA的性质,进而又引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PQ等于斜边BC之半的性质.

(2)等腰梯形的“等腰”就如一座桥梁“接通”了“两岸”的髀使△PQR的三边相等.

练习十三

1.如图2-49所示.梯形ABCD中,AD‖BC,AB=AD=DC,BD⊥CD.求∠A的度数.

2.如图2-50所示.梯形ABCD中,AD‖BC,AE‖DC交BC于E,△ABE的周长=13厘米,AD=4厘米.求梯形的周长.

3.如图2-51所示.梯形ABCD中,AB‖CD,∠A+∠B=90°,AB=p,CD=q,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EF.

4.如图2-52所示.梯形ABCD中,AD‖BC,M是腰DC的中点,MN⊥AB于N,且MN=b,AB=a.求梯形ABCD的面积.

5.已知:梯形ABCD中,DC‖AB,∠A=36°,∠B=54°,M,N分别是DC,AB的中点.求证:

够了吧!!!
lim0619
2008-11-14 · TA获得超过8.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6031万
展开全部
(1)连DF,交AC于G,DF,AC都是平行四边形ADCF的对角线,连EG,EG=1/2DC
EG=1/2BD,所以BD=DC,故D是BC的中线.
(2)如果AB=AC,AD垂直BC,四边形ABCF是矩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e89564054
2008-11-14 · TA获得超过2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