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城池久攻不破,为何不绕过去
古代战争中,都喜欢攻城略地,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比如在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在和秦国较量时,就非常努力地攻打函谷关这座城池。再比如汉末三国时期,围绕着南郡、合肥、徐州等城池,曹操、吕布、孙权、刘备等众多诸侯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展开了长期的交锋。对此,很多人自然有这样一个疑问,古代战争中,城池久攻不下,为什么不能绕过去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千万不要小瞧古人智慧,苏日安古代战争中绕道胜利的例子也很多,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战争的双方都不会轻易绕过城池的。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到古代战争中绕过城池的案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直取都城南京,从而击败了建文帝朱允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燕王朱棣成功了,但是,在此之前的数年时间中,朱棣一直在攻打济南等中间的城池。至于成功攻破南京,也和南京城中的内应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建文帝朱允炆可以在南京多坚守一段时间,中间的城池再出兵截断朱棣的后勤粮草,很可能明朝的历史就要改写。所以,古代战争中经常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攻打,最主要的就是确保粮草等后勤的供应。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即粮草等后勤供应,对于战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交战的一方绕过城池去攻打下一个目标,那么,城池中的士兵就可以对敌人的粮草供应进行偷袭和破坏。如果粮草供应难以为继,别说攻打下一个目标了,士兵都可能哗变的。毕竟,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需要吃饭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将必经之路上的城池攻打下来,一方面能避免后勤运输线被偷袭的问题,另一方面,大的城池中本来就拥有充足的粮食等,也即可以就地获得补给。
由此,在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城池的攻占,这是因为益州的山川之险导致蜀汉的运粮难度比较大,所以攻打下一座城池后,往往能解决蜀汉大军的粮草供应需求。在此基础上,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秉持了反对的意见。同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对于一座城池的持续围攻,也可能是因为这座城池握有山川之险,如果绕过去的话,很可能要走更远、更难的路。比如战国时期,山东六国进攻秦国,几乎一定要攻打函谷关,这是因为从两边绕路的话,要经过高原山峰等,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最后,在古代战争中,战争的目的不仅是要占据疆域,也是要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比如在战国中后期,白起通过长平之战、伊阙之战等战役消灭了山东六国的有生力量,这才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的良好的基础。那么,非常明显的是,有城池的地方,里面自然有大量的兵力。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消灭这些士兵。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攻破对方的城池。换而言之,攻击城池并不是为了城池,而是为了更好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进一步来说,只要攻陷了城池,消灭了对方的士兵,才能说是彻底赢得了胜利。如果不管这些城池中的士兵,无疑是将自己的背后交给了对方,只会让自己陷入到腹背受敌的险境中,可谓智者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