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见过如此诡异凌厉的冷兵器吗?

 我来答
战争观察观察
2023-06-16 · TA获得超过1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1万
展开全部

您见过如此诡异凌厉的冷兵器吗

滇国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存在于战国秦汉时期,以青铜兵器作为主要的兵器。

滇青铜文化研究专家张增祺先生把这些青铜兵器分为勾刺、砍劈、击打、远射和防护五大类,包括戈、矛、钺、斧、啄、剑、臂甲等。

这些兵器在古滇国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血腥与冰冷之中,兵器攻击与反击、掠夺与被掠夺的本质显现无遗。

滇国残忍习俗:血祭在古老的滇民族中,流行着一种奇怪、残忍的习俗——血祭。

两千多年前,滇池一带不仅生活着滇人,还生活着昆明人。他们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滇人当时势力强盛,但昆明人也是以强悍著称,滇人并不总能获得胜利。

原始民族敬重勇士的思想是朴素的。他们承认昆明人的勇敢,因此非常喜欢用昆明人的热血来祭祀神明,取悦上苍。

仅仅为了祭祀的目的,滇人也会主动进攻昆明人,掠夺奴隶以及贡品。


在滇人看来这种血祭会让神明肥沃土地。滇人热切盼望用敌人的鲜血换取庄家的茁壮生长。众所周知,腐烂的动物遗体会让土壤更肥沃。

滇人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单纯地认为是人的血肉让神因喜悦而赐福。

活祭的场面在今人看来那样残酷,却被古代滇人视为理所当然。

杀人祭祀柱场面贮贝器

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鼓腰部刻有八人,每人手持兵器,或驽、或矛、或斧作奔跑追猎场面。器盖上铸人物五十一个,动物猪、犬各一。

盖中央立一圆柱,上盘绕蛇两条,柱顶立一虎。两侧边沿各有一鼓。柱右一人裸体,双臂反绑于一牌上。柱前一人左足锁枷,一人跪地,双臂反绑,均裸体。

此三人当为祭祀的牺牲。柱右一人乘坐四人肩舆,为主持祭祀的女奴隶主。

此场面是滇人举行的一场祭祀仪活动。

滇国古兵器豹衔鼠铜戈长26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土。

扁圆銎,上刻卷云纹、同心圆纹、锯齿纹等,銎背上铸有一只豹子,其尾下垂,四足微弯踏于銎上,口衔一鼠,又目远眺作观望状。滇人特有的武器。

豹衔鼠铜戈

长26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土。扁圆銎,上刻卷云纹、同心圆纹、锯齿纹等,銎背上铸有一只豹子,其尾下垂,四足微弯踏于銎上,口衔一鼠,又目远眺作观望状。滇人特有的武器。

蛇头纹形铜叉

长30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土。叉圆形銎,銎侧无钮,銎上饰浮雕的蛇头纹,蛇背有鳞片,张口鼓目作吞食状。刃为长方形,前锋分叉。滇人特有的武器。

金臂甲

高19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土。

金臂甲片一组三片。1994年云南江川李家山也出土过形制一样的三片铜甲片,穿连组合正好与人手臂相吻合,以此推断,云南晋宁石寨山的这三片金甲片当为金臂甲。

尖叶形雉鸡纹铜锄

长28.5厘米,宽20.5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5号墓出土。整体似树叶,前锋呈锐角,后端呈钝角,鎏作三角形,突起于锄身正中。

锄两侧各刻一只站立的雉鸡,可能用于与农业有关的祭礼仪式,不一定是实用物。

吊人铜矛

长41.5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矛刃部长而窄,圆形銎,刃部后端两侧各吊一裸体男子,双手反缚,其发下垂,为受刑之奴隶。

装饰凤格独特,成为滇青铜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奴隶制滇国的象征物,其残忍对待战俘,不亚于商代。

四人一牛铜啄

长27.5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仪仗兵器.啄刺细尖,扁圆銎横于啄体形成丁字,銎饰细密云纹、太阳纹、雷纹、锯齿纹组合成图案。

銎背上原铸四人(其中第二人已残失)和一牛。第一人背负囊;第二人应为牵牛者,惜已失落;第三人作赶牛状;第四人右肩扛物,已残,仅剩半截木棍。

三人服饰相同,均着披毡,穿短裙,长不过膝,戴耳环。此场面内容似与纳贡有关。滇人特有兵器。

压花牛纹金剑鞘

手形銎铜戈,这件手形銎铜戈就如其名,整体被铸成手握短剑的形状。手和腕臂中空作为銎,剑首作内,剑腊作援,后部有一圆孔。

内上沿出刃,銎部手背上有菱形纹饰。此戈表面镀锡,可能是专门用作仪仗器使用。装柄后如操生杀大权的手,持利剑高悬于芸芸众生之上,整个器物构思巧妙,造型奇特。

它将装饰效果与实用功能融为一体,这在中国青铜器中是很罕见的。

它也显示出了滇人丰富的想象力,堪称滇文化的艺术珍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