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书生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 我来答
幽梦天晴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26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9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174万
展开全部
这个学期,我读了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是编者精心地从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马卡连柯、陶行知等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大教育家们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所有人都知道,教师好做,优秀的的教师难当,更何况是最好的教师?国家的兴衰都寄托在教育上,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中国走向富国强民的一天康庄大道,教育不发展好来,国家无未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倘若当老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在老先生看来,”学而不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学而不厌“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哪里学?如何学?在陶行知先生的着作里都有提到过。学习,学习,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习,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得博。正如《论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恰如其分地告诉我们能者为师的道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为老师,首先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来学校的目的并不只是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合格的人,懂得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学问。如果每一个老师都把这样一个理念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并付诸实践的话,我相信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有所收获。而我们目前的现状如何呢?大多数的课堂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及设计的教学程序等都定位在完成知识性的任务。不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好好利用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资源,学生处于被动角色。另外,在中国现有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在不知不觉中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要坐端正,双手平放在桌子上,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之中磨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与生俱来的那些活力。作为教师,自己学,向可爱的孩子们学,教学才能相长,任何单方面的努力换来的都是遗憾。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定位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走出传统误区,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学习,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展。
魏书生老师则认为,教师是能够找出适合学生阶梯的人。他给我们的提示是教师要学会用心去”懒“:凡是学生能看会的,我不讲;凡是学生查找资料后能学会的,我不讲;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我不讲。咋一看,这三个凡是还真让人吃惊,这样一个”懒“教师能够交出好的学生吗?能够让学校领导和家长们满意吗?在此之前,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认可。特别是在教学一线工作岗位的老师,恨不得把课堂的一分钟都掰成2分来用,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再三重复,生怕学生记不住。当然,魏书生老师的”懒“也不是没有原则的,”懒“字背后还隐藏着很深的学问。
”懒“字背后有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主人,放手让学生去学习研究,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向教师寻求帮助),把教师一厢情愿的劳动变成学生老师双方自己的劳动成果。用教师的”懒“换来了学生的”勤“。”懒“字背后有目标。魏书生老师的懒其实是一种教育的指挥,但是他所用的每一步都会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行进,看似无意,实则用心良苦。”懒“字背后是勤奋。教师除了对教材和学生情况了然于胸之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可能涉及的天文、地理、哲学、文学、时政等等都要有所涉猎,老师在课堂上的”懒“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中不仅提到了中国教育名家的很多智慧观点,同时也把国外许多教育家的实例收入其中,这些中外思想火花的碰撞我想一定会让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得到收获的!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只有自己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