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区别

 我来答
牛羊羊的牛羊羊
高粉答主

2018-09-20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供给侧改革: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2. 供给: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

1.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2. 需求侧: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扩展资料:

具体内容:

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和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和“后土地财政”的压力和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长期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对世界历史横、纵两个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内涵与制度质量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

构建社会服务体系,推进配套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区域、产业、制度、产品等多个方面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小扬说历史
高粉答主

2018-09-17 · 业余历史爱好者的声音,虽然业余但一本正经
小扬说历史
采纳数:45 获赞数:67327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需求侧相对于供给侧,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方面入手,需求侧改革从国民需求入手

1.供给侧改革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2.需求侧改革就是拉动国民需求,拉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以促进经济发展。

3.供给侧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三大发动机”决定。

扩展资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供给侧改革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王的学习笔记
高粉答主

2018-09-1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567
展开全部

分析如下:

1、具体要素不同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2、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理念不同

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管理则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率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供给侧管理还强调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

而需求侧管理则强调可以通过提高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扩展资料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

若是要比较清晰地弄清供给侧应先了解供给。

供给,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2016年12月14日,该词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给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广发证券互联网营业部
2016-11-28 · 百度认证:广发证券官方账号
广发证券互联网营业部
广发证券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先后于2010年和2015年分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0776.SZ,1776.HK)。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为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 在线客服
  • 官方服务
    • 证券开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友you666
2018-08-03 · TA获得超过784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

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

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另外,二者包含的理论内容完全不同。

现代供给学派理论的核心内容,一是倡导并恢复对传统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萨伊定律”的信仰,极力宣扬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信条。

认为发展生产才能消除经济不均衡,实现充分就业并消除通货膨胀,并由此顺势推导出达致经济均衡的着眼点,应当是刺激国民收入方程式的生产方面;

二是针对凯恩斯需求调控理论进行批判,极力否定需求自动创造供给的假设,主张经济应当由市场自动调节,反对凯恩斯需求干预政策。

与供给学派的这些系统理论表述不同,我国目前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政府通过“问题导向”推动和改进实际经济工作的思路,是针对性很强并且具有高度操作性的有效举措,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内容。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主旨看,它不是一般地否定需求方面的调控,而是强调在保持总需求适度的同时,侧重供给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可以说,供给侧改革思路并不着重依据某个特定理论学派或反对某个学派,其可能形成的理论框架及其包含的理论内容,还有待于我国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来进一步深化,也有待于理论工作者对我国的新鲜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

其次,二者产生的经济背景不同。

现代供给学派理论产生于发达经济体,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达阶段的产物,属于成熟经济中的供求总量在周期波动中如何实现均衡的理论;

其依据的经济背景是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总供求在经济周期中此消彼长相互适应的格局,其中决定经济规模边界的主要变量都已经达到最大。

与之不同,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属于经济总量增长中的问题,是在推动经济规模扩展过程中根据相关条件,有时侧重供给方面发力,有时可能侧重需求方面出招,从而持续性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问题。

因为在我国经济中决定经济规模边界的变量,大多都处于低位待发展状态,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还很大。这与现代供给学派所赖以产生的经济背景大不相同。

构成经济背景差异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人口增长态势不同。人口规模是决定经济增长边界的重要因素。

我国人口规模还未达到顶峰,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规模早已越过峰值,进入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阶段,从而由人口和劳动决定的经济潜力已经达到了边界。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不同。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决定增长边界的另一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则此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潜力即接近最大可能。我国基础设施近三十多年来有了很大改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别仍然较大。

三是城镇化程度不同。城市化率从人口区域结构变动角度决定经济规模边界,其制约作用是综合性的。我国城镇化还远未完成。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早已结束,发达经济体早成为一元经济。

为一元经济服务的供给学派理论不可能指导二元经济中的供给侧改革实践。四是失业性质与就业态势不同。

发达国家作为成熟经济体,由于劳动总量已经达到增长边界,通常是在经济周期变化中出现结构性失业或周期性失业,现代供给学派的任务是消除这两种失业而保证正常生产。

我国则不同,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千万计,同时存在大量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以及更大量乡村潜在失业农民。

增量失业与潜在失业并存情况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不同于现代供给学派所依据的周期波动失业的经济背景。

再次,二者面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现代供给学派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西方世界普遍出现的“滞胀”难题,即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停滞同在,投资需求过度与高失业率并存,凯恩斯等理论学派的需求调控理论对此束手无策,从而催生了现代供给学派理论。

然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对的问题迥然不同。我国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短期看主要针对的是生产质量和效率问题,比如减成本、增效益、补短板、调结构、减库存、降产能,而从长期看主要是解决如何推动持续经济增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二者主要差异体现在,一是我国经济与发达经济的增加值财富含量不同。同样新增一个亿的GDP,发达经济GDP增加值中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都要更高。

我国经济与发达经济的匹配性有差别。我国新增产值中不配套问题严重,导致闲置甚至长期无用,从而增加库存量。

三是我国经济多属于重型、汗水型、资源消耗型,与发达国家轻型经济结构不同。四是我国新生产产值中往往有很大部分是对往年GDP生产中破坏性伴生现象的补偿,这导致我国经济财富积累缓慢。

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如路、桥、楼房等真正实现百年工程,财富日积月累。五是我国目前人均GDP还很低,基数还太小,因此体现在供给侧的选择性上必然较小。

面对如此不同的问题而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必然根本不同于植根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基础之上以消除“滞胀”为目标的现代供给学派。

拓展资料

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思路一年多来,理论界对此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是借鉴现代经济学中供给学派的理论;

也有人认为其与现代供给学派理论有异有同。本文认为我国不可能照搬西方现代供给学派的理论,因为二者存在根本区别,从基本方面是不同的。

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有助于创新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来源百度百科-供给侧改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