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作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作文》
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的灵魂就是感情,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无感情的、空洞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何尝不是一件难事呢?
1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小学生,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缺乏对生活的深切体悟,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很难流露出自己的深情所感。所以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见到抄袭的、仿作的,或是千篇一律的话语和事件,或是不痛不痒的平铺直叙,虽然也看到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创新的写作手法,却很难看到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学生习作大多是无病呻吟,毫无感情可言。
2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们语文教师的生活阅历要远远多于小学生,我们的写作技巧也比学生多出很多,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指导学生,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抒发内心情感,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
2.1引导学生多阅读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为什么作文教学中会有“范文”这种教学方式呢?有时候,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学生局限于一个思维定势中无法摆脱,那么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范文,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让学生豁然开朗。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就拿一些打动人心灵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产生共鸣,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感在内心中激荡,便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样他们会有一个动力,促使他们去表达,去抒发内心情感。这些文章可以是一些富有感情的名篇名作,也可以是同龄小学生的文章,还可以是班级内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抑或是教师的下水作文,总之,只要富有真情实感,可以引发学生共鸣,就可以拿来让学生阅读、体验。
2.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生活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语文源自于生活,作文更是生活中点滴积累的事件、情感、认知的集体表达。学生欠缺的往往就是生活的经历、经验,和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热爱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尽情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的人和事出发,丰富写作的素材。比如,涉及到写一次活动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观察这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每个人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活动中谁有什么样的表现,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涉及到写家乡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观察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体验家乡的风景美,感悟家乡的亲情,在写作时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想如实地抒发出来……只有细心地观察、体验,才能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更深刻地认知和体会,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3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杜绝“假大空”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在写作时他们会觉得没什么素材,所以,新闻上看来的、作文书上学来的各种事件就成了学生编造、虚构的对象,他们把这些事件虚构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由于不是亲生经历的,没有真实的体验,所以学生写起来十分虚假,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其实,小事未必不值得写。很多情感和真理都是通过小事表现出来的,只要抓好了一件件的小事,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比如,父爱、母爱是小学生都经历过的作文题材,而要想把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深厚的爱表现出来,又入情入理,感人肺腑,却很难。有一位学生却通过一件小事真实地写出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他写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农民工,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父亲穿了一件很不合身的泛黄的西服,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他回家以后很生气地问父亲为什么穿这样一件衣服。父亲惭愧地说,他想在家长会上穿得体面一些,正式一些,母亲接着说了一句,“你爸只有这一件西服,是像样的衣服。”这篇文章仅仅通过父亲的一次家长会上的着装这件小事,便体现出了两个信息:父亲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父亲怕给儿子丢脸。父亲朴素的爱被小作者描写得入木三分,感人肺腑。
3 结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即使文辞优美,题材新颖,结构严谨,也难以让人感动。从字面意义讲,“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小学阶段是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忠于内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忠于内心,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的灵魂就是感情,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无感情的、空洞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何尝不是一件难事呢?
1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小学生,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缺乏对生活的深切体悟,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很难流露出自己的深情所感。所以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见到抄袭的、仿作的,或是千篇一律的话语和事件,或是不痛不痒的平铺直叙,虽然也看到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创新的写作手法,却很难看到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学生习作大多是无病呻吟,毫无感情可言。
2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们语文教师的生活阅历要远远多于小学生,我们的写作技巧也比学生多出很多,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指导学生,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抒发内心情感,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
2.1引导学生多阅读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为什么作文教学中会有“范文”这种教学方式呢?有时候,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学生局限于一个思维定势中无法摆脱,那么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范文,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让学生豁然开朗。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就拿一些打动人心灵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产生共鸣,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感在内心中激荡,便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样他们会有一个动力,促使他们去表达,去抒发内心情感。这些文章可以是一些富有感情的名篇名作,也可以是同龄小学生的文章,还可以是班级内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抑或是教师的下水作文,总之,只要富有真情实感,可以引发学生共鸣,就可以拿来让学生阅读、体验。
2.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生活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语文源自于生活,作文更是生活中点滴积累的事件、情感、认知的集体表达。学生欠缺的往往就是生活的经历、经验,和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热爱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尽情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的人和事出发,丰富写作的素材。比如,涉及到写一次活动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观察这次活动有多少人参加,每个人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活动中谁有什么样的表现,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涉及到写家乡的文章,笔者会让学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观察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体验家乡的风景美,感悟家乡的亲情,在写作时把自己对家乡的感想如实地抒发出来……只有细心地观察、体验,才能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更深刻地认知和体会,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3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杜绝“假大空”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在写作时他们会觉得没什么素材,所以,新闻上看来的、作文书上学来的各种事件就成了学生编造、虚构的对象,他们把这些事件虚构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由于不是亲生经历的,没有真实的体验,所以学生写起来十分虚假,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其实,小事未必不值得写。很多情感和真理都是通过小事表现出来的,只要抓好了一件件的小事,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比如,父爱、母爱是小学生都经历过的作文题材,而要想把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深厚的爱表现出来,又入情入理,感人肺腑,却很难。有一位学生却通过一件小事真实地写出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他写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农民工,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父亲穿了一件很不合身的泛黄的西服,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他回家以后很生气地问父亲为什么穿这样一件衣服。父亲惭愧地说,他想在家长会上穿得体面一些,正式一些,母亲接着说了一句,“你爸只有这一件西服,是像样的衣服。”这篇文章仅仅通过父亲的一次家长会上的着装这件小事,便体现出了两个信息:父亲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父亲怕给儿子丢脸。父亲朴素的爱被小作者描写得入木三分,感人肺腑。
3 结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即使文辞优美,题材新颖,结构严谨,也难以让人感动。从字面意义讲,“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小学阶段是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忠于内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忠于内心,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