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A类和G类区别在哪?

 我来答
桃子生活手册
2023-09-11 · TA获得超过68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7万
展开全部

雅思A类和G类区别在人不同。

传说中,A和G的唯一区别就是:阅读要简单一些,小作文是书信,大作文差不多,听力口语一样?

不对。

两个原因:

1)考试的人不同,

2)A/G考试设计的逻辑也不同。

不幸的是,你能找到的书,或者机构或老师,基本都忽略了这两点。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英语基础很好,国外N年经验,结果屡考不过的人。

第一篇,讲的是人不同

A类的一般都在校,不论程度如何,备考时间并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学生群体的目标都非常类似: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档次的学校,专业也就这么几种。能上分,就能去,不能上,这不还有语言班或预科的么。最重要的是学生同质化也很高,问题都差不多,甚至掌握的词汇都有很强的共性。

对于国内的A类考生,18岁高中毕业的英语水平,和22岁大学毕业的水平,其实差距不明显。难说,22岁的水平还不如18岁的,因为大学荒废了。但不论怎样,在这个群体里,年龄区别不大,而且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也不大。但G类,从22岁到35都有,而年纪差一年,也许英语程度就有天壤之别,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每个人的英语使用几率就完全不同了。

在国内,绝大部分的考生,都是在大学期间(准备出国读研)或者高中(准备出国读本),加起来占了雅思考生的70%。而G类,总共只有4%。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培训市场根本就没有针对G类考生的课程,书也太少。

哪怕号称有,打开一看几乎都和A类一样,无非是加了一个小作文教你怎么用模板写邮件的。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专门针对G类的课程,太难设计了。因为G类考生,太复杂。

首先,不同类型的移民、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的省份,对雅思分数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投资移民的话,澳洲没要求,加拿大要看省份,有需要4个6的,有需要8777的,主申请人和配偶的需求还不同。

其次,考G类的人千差万别,有的人一天国门都没出过,有的是刚毕业目标公司需要一个雅思分,有的是早年留学,但回国工作有些年头了,有的是本身人就在美国毕业工作,因为种种原因需要转战加拿大/澳洲。有的是大学刚毕业,有的已经工作数年,还有的是在小语种国家常住,需要移到英语国家。

总之,考G类的人,个体差异太大了,但大家还是有些相似的地方,主要有三。

1)时间非常不自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家庭、社交的三重困境,就足以让G类考生的时间安排捉襟见肘了。现在某些城市可以机考,甚至晚上机考了,还相对好一些,但这也是局限于极个别城市。报一次名,得预备出两天来考试,而考前一周还莫名其妙地特别忙,导致复习时间极度碎片化。

偶尔忙里偷闲准备看一看资料,Boss端着咖啡出现,神似黑背,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要么就是在创业或自由职业,所谓的自由,不存在的。

因此,方法太重要了。一个好的方法,是效率和效果的保证,而这也是本专栏的核心内容。给出的各科建议,都是根据个人经验,以及数十位考G类朋友的深度交流,以及小范围的亲自教学测试得出的,根据这个方法来准备的,基本是2次以内达到目标,还有一个朋友在等待第二次考试。样本不大,但效果不错。

2)英语的硬伤

G类考生,只要不能达到自己需要的标准,原因基本都是英语有硬伤,或(及)运气不好。但是每个人的硬伤并不相同,我称之为领域性硬伤。领域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舒适区,比如在熟悉领域中常用的语法和词汇,很溜也很准确,但涉及到陌生领域,一下就捉襟见肘了。这种断层现象在所有学习外语的人身上都有,但对于G类考生尤其明显。

再者,因为G类考生都有些经验,尤其目标8777的考生,英语程度都在那里,但每个人因为经验不同,养成了很多错误的习惯。讽刺的是,这些习惯,哪怕在国外生活工作,一般没人会指出来,但到了雅思的时候,尤其是写作和口语,这种习惯性的错误,就会带来些辣眼睛或者辣耳朵的表达,也就成了万年上不了7的理由。

在这里,我先举两个硬伤的例子:

语法的硬伤

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conditional。上次答完知乎问题之后,有朋友很疑惑,为什么在美国呆了N年,从读书到工作,口语居然只给6.5。我试着问了几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It depends。这句话一出,我心里一紧,因为接下来就要说各种不同的情况和条件了。

来看两个句子:

When there is storm,the football game gets cancelled.

If it storms,the football game will get cancelled.

意思都是如果暴风雨来袭,足球比赛就会取消么?

不是的。

第一句,是泛指,是只要,就的意思,当达到条件(暴风雨),比赛就会被取消,每场比赛都是。

但是第二句,特指的是某场具体的比赛。用不同的时态,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再来看两个句子:

If we win the world cup final,the country will go crazy!

If we won the world cup final,the country would go crazy!

前一个,世界杯是真事,确实世界杯在发生,而我们也确实有这么场比赛要踢决赛。

后一个,世界杯是幻想,纯粹是YY出来的,现在没有世界杯发生,我们也没在踢。

直到国足有起色,我们都应该用后面这个表达。

再来看两个:

If I had known you were going to the world cup game,I would have gone with you!

If I had known you were going to the world cup game,I could have gone with you!

这种could have和would have,在中文里都经常被翻译成会,但其实意思是不到位的。

would have,表示的是几率,上面那句表达的是:如果我知道你会去,我一定会去的,当达到条件(知道你会去看球),那100%我会和你去的。但是后一个,有可能性,但不是100%,想表达的一种能力:如果我知道你要去世界杯,那我本可以和你一起去的。

上面是一些随手想到的例子,从zero conditional一直到mixed conditional,貌似很简单,但就是会成为7分瓶颈。很多的part 3口语问题其实都是general的问题,问的是普适性的东西,也就是说直接用zero conditional就可以了,但很多朋友都会自动用成mixed,比如:

Do you think Chinese parents are strict with their children?

答案可能是:

It depends,when the children were misbehaving,Chinese parents will probably be very strict on them,of course.Sometimes they even get punished,for example,I was beaten up by my parents when I was making some mistakes,but nowadays it’s a lot better now.

在某些考官听起来,就很容易有大问题。这一句话里面累积太多错误了,比如上面的定冠词没用对(the children)、时态错误(was beaten)、从句时态错误(when I was making some mistakes)、用词不当(beat up那是殴打的意思),叠加起来很容易就被卡6.5,运气不好甚至6都有可能。

其实日常中,很多人都是乱用的,包括英语为母语的人,所以这类型的习惯有时候会很要命,因为坏习惯已经养成,再注意也很难用对。别担心,我在后续文章里,会讲一些方法,有效把高频的错误规避掉的。

词汇的硬伤

个人觉得,词汇的问题,比语法要更严重一些,因为很多时候,词汇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思维问题。想要纠正思维问题,就困难一些了。在说之前,我先声明一点。

我一直认为词汇量是个伪命题,因为很多情况下,词汇并不应该是一个定量问题(知道多少词的意思),而应该是定性的问题(会用多少词,该用哪些词)。我会专门开一篇讨论词的问题,但在这里,我就简单举个例子:

某个朋友发了篇大作文给我看,agree&disagree类的,开头段TA写道:

I am not on the same wavelength with this rhetoric,holding that technology can strengthen human relationships by fostering instant communication and forming new friendships.

这里面有好几个所谓的大词,比如wavelength和rhetoric。但是,且不说搭配不当的问题,这些大词组合在一起,除了把文章弄得晦涩难懂,压根没有任何意义。

第一反应,wavelength是这个东西,然后才反应过来,好像多年以前是有听人说过we don't operate on the save wavelength这种俚语。好吧,Idioms这个东西,其实我觉得在雅思当中不应该使用,尤其是写作的时候应该避免。

因为idiom本身就是限定在某一个文化当中的,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而且还有年代特征,更要命的是,很多朋友根本不知道idioms和正式场合语言的区别,然后就混用。比如现在有个老外考中文写作,想说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一上来就说:我与那些GGMM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觉得尬么?

上面那句话,就是这个感觉。因此,那些你认为的大词和地道表达,用不好,反而弄巧成拙。

而rhetoric,则让我想起当年在康桥边上被哲学支配的恐惧:

事实上,I am not on the same wavelength一点也不比I am not on the same page高级,rhetoric也不比idea高深。恰恰相反,在G类写作中,第一要务是要保证可读性。道理很简单,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考官,你只有1分钟的时间扫完整篇作文,每三个词让你卡一下,是多不爽的阅读体验?

我能理解,这种糟糕的写作习惯,很多时候是国外教育逼出来的。在刚出国,英语还欠佳的时候,总会想要去凑字数,于是就练就了一身的本领,擅长把句子写得冗长繁琐,写到让教授看不懂,这样就能过关,我也这么过来的。

3)思维定式的硬伤

思维定式谁都有,G类考生更严重一些。思维定式在口语和写作的时候尤其吃亏,不怪你,因为太多问题真的,a little bit too young too simple,比如这个写作题:

The leaders or directors of companies are often older people,but some people say that young people can also be leaders,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但凡踏入社会的人,都不会问这么愚蠢和二元的问题,更不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只要有一点点社会经验,在谁更合适当领导这个问题上,就会关注到具体的人,以及TA的背景、特质、经验、运气等等,而不是泛泛而谈。

在现实里,年龄,与领导力关系真的不大。遇到这种大而空的问题,很容易就往虚无了说,逻辑就飘了。简单来说,把你自己的口语答案和文章翻译成中文,还能看(听)么?但雅思偏偏最爱问这种问题?

因为实话说,均分到7,也就能勉强撑得起幼稚的讨论,而已,至少剑桥是这么认为的。那除去雅思自己出题的问题,G类考生有没有自己的思维问题,有的,这就与文化有关了。

我们的文化和语言体系,让我们很善于自动补充信息,这是优势。

我相信所有人心底都有一个澎湃的声音在回荡:床前…

反过来也一样的,给你一首《静夜思》,你马上能浮现上图。

现在我们把这首诗每一句拆开来看: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一句,看到月光,怎么就比喻成地上的霜了呢?

手动脑补:现在是秋天了>秋天有中秋节了>所以月圆了>所以酒神大人才抬头看明月了>所以他低头思乡了。

整个逻辑链条,出于意境之下的自动补充信息,而非环环相扣的解释说明,所以不需要作者说明白,他说明白了,反而不是好作者。没有解释又怎样,正因此,有时候中文真的美翻了。

李老师这首想家诗,真的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特色表达方式,从叙述到重点,不说全,点到为止,然后最后抛出我真正想说的东西,回味无穷啊。再看莎士比亚,你就能明白英语思维的区别了。

卷福读的《All the World’s a Stage》是莎翁在《皆大欢喜》里面的一段独白,个人认为是英语写作的集大成之作。这个视频,是BBC选用来总结所有原创英剧的,感受一下什么叫集大成。

一上来,就抛出全文想说的观点,世界就是个舞台,所有男女皆演员。紧接着就解释他们有开场及谢幕,而一个人在他的时段里,总要表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总共分为7个层级。然后顺着举例:第一,第二,第三,第七。全文读完,整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场戏,同样美翻。

逻辑上,每当莎翁要讲一件新的事,都有有一句紧接着的解释说明,而在最开始,你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当然,两种文化都有共性,也都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尝试,也都有写作方式的革命和进化。但我只是举个极端的例子,说明这样的思维方式,在考雅思的时候会让我们踩到逻辑的坑里。

再来看这样的一首歌:

因为爱,

所以爱,

感情不必拿来慷慨,

谁也不用给我,

一个美好时代,

我要你现在。

一句话和一句话之间,似乎半点关系都没有。尤其前两句,这不是强盗逻辑么。我还真听过在口语中出现类似的逻辑,还不少。

比如有个问题,问what do you think makes good friends?

好了,有个回答是这样的:

For me,a good friend has to be turstworthy,because if I trust somebody,I can be close with them.

这个逻辑,不是因为爱,所以爱么:好朋友必须要有信任(果),因为如果我信任某个人,我就能和他做朋友(因),因果不一回事么。等我写到写作和口语篇的时候,我会把重心放在逻辑上,因为对于G类,flow太重要了。

G类考生,和A类考生的区别,可以写很多,如果有一天写书,再专门写吧。但讲完这三点,这个专栏也就开门了。

Roys乐亦思留学
2023-09-08 · 杭州专业SAT/托福/出国学科培训机构
Roys乐亦思留学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A类(学术类):适用于出国留学申请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获得专业资质。
G类(培训类):英语国家移民申请(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及英国)或申请培训及非文凭类课程。
在考试内容上,A类(学术类)和G类(培训类)均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英语交流能力的测试,其中听力和口语的考试内容完全一致,阅读和写作的考试内容有所差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抹假吻i
2023-09-13 · 超过4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A类(学术类):适用于出国留学申请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获得专业资质。
G类(培训类):英语国家移民申请(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及英国)或申请培训及非文凭类课程。
在考试内容上,A类(学术类)和G类(培训类)均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英语交流能力的测试,其中听力和口语的考试内容完全一致,阅读和写作的考试内容有所差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