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北约为何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深空游戏
2024-05-31 · 百度认证:东莞市深空信息咨询官方账号
深空游戏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前驻南斯拉夫大使潘占林的新书《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揭示了中国使馆被炸的复杂背景。尽管美国和北约至今未公开相关文件,但书中详细分析了流传的几种说法。


一说称米洛舍维奇藏身于中国使馆,这被指为谎言。潘占林澄清,米洛舍维奇避难的说法纯属虚构,因为当时南联盟国内局势稳定,没有迹象表明他会寻求中国使馆庇护。国际法规定,使馆馆舍神圣不可侵犯,轰炸使馆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严重侵犯。


另一种说法是米洛舍维奇参加中国大使馆招待会。此说缺乏证据,且直到2004年仍有争议。彼得科维奇上校的证词可能被误导,因为战争期间没有大使馆举行招待会的先例。


还有说法称中国使馆被疑为通讯中心。中国政府已多次否认,所有大使馆都有正常通讯联系,不可能用于其他目的。美国媒体的怀疑源于对南联盟军事情报的误解。


书中揭示了北约的“双轨”系统,即攻击目标的选择既有北约高层的认可,也有美国单独控制的政治敏感目标。这可能解释了为何中国使馆被误为目标。


马尔科姆·坎依认为,袭击中国使馆是美国的战略,旨在警告支持南联盟的国家和发出亚洲可能成为新战场的信号。同时,这给克林顿总统带来政治难题,影响其对华政策和美国大选。


潘占林强调,中国使馆被炸是美国对华强硬派的手段,试图破坏中美关系和克林顿的威望。但他坚信,和平与友好是主流,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扩展资料

邵云环,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中共党员,是新华社优秀的驻外记者,在新华社参编部工作的20年多年中,主要从事有关南斯拉夫情况的选报翻译和调研工作。她工作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她长期研究南斯拉夫问题、巴尔干问题,早在90年代初就在南斯拉夫当过常驻记者。1999年3月,当南斯拉夫局势极其紧张、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的时候,邵云环同志主动请缨,再次勇敢地奔赴报道第一线。到达贝尔格莱德后,她不顾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深入现场采访,及时、准确地发回大量有价值的公开和参考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扬。1999年5月8日早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使用3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而不幸遇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