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语文课,不管什么时候,它首先必须是一堂语文课,要充盈浓郁的语文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阅读教学之现状 以往的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首先是教师细心钻研教材,阅读教学参考及相关资料,然后才写出详案,以便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提前“预设”好的问题一一列出,再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出最终的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多元思维被扼杀,学生总是猜测老师心目中的那个答案。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当中应提倡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
1 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依靠文本,进行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 兴致勃勃地读,从而产生独特的感悟。其次:对于学生来说,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比如:《草船借箭》一课的阅读,就需要教师提前解说“三国鼎立”的局势,了解当时“魏蜀吴”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这才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直接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通、读懂。
2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能透过文本深入阅读,读不出独特看法与见解。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一定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情景体会,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比如:教授《学弈》一课时,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教师可引导学生演课本剧,尽量演出两人之神态不同,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
3 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高年级学生所面临的现状:阅读的速度慢,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广泛地阅读;阅读质量不高,进而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到了高年级,阅读量要进一步增加,从中能够体会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高年级更要重视默读和朗读,加快一定的阅读速度,在此基础上边读边勾画,再做标注。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总起来看,一节课读书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十分钟。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主动阅读,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 阅读的有效方法
2.1 明确阅读的目的:每一篇课文的读,每一次的读,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感知课文、概括内容,或品析词句、鉴赏评价,或据文想象、发展思维……例如:教《西门豹》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教师会让学生选择:
①读一句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
②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
③读一句你认为能读得最好的句子,说说好在那里;
④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那里不明白。
这样的不同要求,既反映出学生的独特感受,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同的体验,多层次的读,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
2.2 精读、略读和浏览的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还是培养他们的精读能力,重在培养理解能力。对文章从“内容——语言——写法”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并能培养阅读能力,这就是精读的任务。略读是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粗知大意。浏览是一目十行的看,对于看报、读杂志很实用。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高年级语文教学,一方面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书面语言应熟读成诵,这样最有效。另一方面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熟文意、读得有感情、能复述能背诵。只要是课文,即使是自读课文,也必须达到熟读的程度。少年儿童正处在语言积累的黄金时期,在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同时尤其要强调多读。要营造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的气氛,纠正课堂上学生读得太少的情形。
2.3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绝不能忽视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克服阅读课中的“跛脚”现象,光靠一周两节的作文课是完成不能达到的。所以语文课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己任,但读也是为写服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经常要求学生准备上课所用的笔记本,将书中自己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语句摘录下来,或将文章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持之以恒的积累,再加以整理,进而为写作服务。在教授完“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随机引导学生谈感受,从而 “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同年”的习作提议也乘势酝酿展开。只有应道学生从读悟写、从读学写,阅读教学才达到了它的目的性。
读、写是教学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领略了《桂林山水》中描述的美景之后,同学们被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惊”与“奇”所震撼,因而都赞叹作者的巧妙笔法,竟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我便总结了文章所运用的写法:1、整体上,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2、具体段落中,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3、句子中,插入转折关系的关联词。那么,描写一处景物的小练笔,便在每个人的思维中产生并进行构思。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潜心读书,不仅要动口读,动脑想,还要动手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阅读教学之现状 以往的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首先是教师细心钻研教材,阅读教学参考及相关资料,然后才写出详案,以便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提前“预设”好的问题一一列出,再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出最终的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多元思维被扼杀,学生总是猜测老师心目中的那个答案。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当中应提倡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
1 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依靠文本,进行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 兴致勃勃地读,从而产生独特的感悟。其次:对于学生来说,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比如:《草船借箭》一课的阅读,就需要教师提前解说“三国鼎立”的局势,了解当时“魏蜀吴”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这才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直接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通、读懂。
2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能透过文本深入阅读,读不出独特看法与见解。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一定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情景体会,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比如:教授《学弈》一课时,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教师可引导学生演课本剧,尽量演出两人之神态不同,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
3 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高年级学生所面临的现状:阅读的速度慢,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广泛地阅读;阅读质量不高,进而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到了高年级,阅读量要进一步增加,从中能够体会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高年级更要重视默读和朗读,加快一定的阅读速度,在此基础上边读边勾画,再做标注。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总起来看,一节课读书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十分钟。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主动阅读,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 阅读的有效方法
2.1 明确阅读的目的:每一篇课文的读,每一次的读,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感知课文、概括内容,或品析词句、鉴赏评价,或据文想象、发展思维……例如:教《西门豹》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教师会让学生选择:
①读一句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
②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
③读一句你认为能读得最好的句子,说说好在那里;
④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那里不明白。
这样的不同要求,既反映出学生的独特感受,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同的体验,多层次的读,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
2.2 精读、略读和浏览的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还是培养他们的精读能力,重在培养理解能力。对文章从“内容——语言——写法”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并能培养阅读能力,这就是精读的任务。略读是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粗知大意。浏览是一目十行的看,对于看报、读杂志很实用。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高年级语文教学,一方面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书面语言应熟读成诵,这样最有效。另一方面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熟文意、读得有感情、能复述能背诵。只要是课文,即使是自读课文,也必须达到熟读的程度。少年儿童正处在语言积累的黄金时期,在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同时尤其要强调多读。要营造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的气氛,纠正课堂上学生读得太少的情形。
2.3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绝不能忽视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克服阅读课中的“跛脚”现象,光靠一周两节的作文课是完成不能达到的。所以语文课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己任,但读也是为写服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经常要求学生准备上课所用的笔记本,将书中自己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语句摘录下来,或将文章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持之以恒的积累,再加以整理,进而为写作服务。在教授完“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随机引导学生谈感受,从而 “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同年”的习作提议也乘势酝酿展开。只有应道学生从读悟写、从读学写,阅读教学才达到了它的目的性。
读、写是教学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领略了《桂林山水》中描述的美景之后,同学们被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惊”与“奇”所震撼,因而都赞叹作者的巧妙笔法,竟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我便总结了文章所运用的写法:1、整体上,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2、具体段落中,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3、句子中,插入转折关系的关联词。那么,描写一处景物的小练笔,便在每个人的思维中产生并进行构思。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潜心读书,不仅要动口读,动脑想,还要动手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