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为“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出自《林海雪原》中的黑话暗号片段。《林海雪原》是一个由一部出名的同名电影而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讲述的是小说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书里所写的是有关1946年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在东北一触即发。 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东北境内政治土匪活动猖獗,到1946年冬天,已经对民主改革形成致命威胁。《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一只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 女县长鞠萍率领的工作队正在夹皮沟开展土改,深夜遭到奶头山匪首许大马棒的突袭。危难中通讯员白茹突出重围向牡丹江民主联军二团部求救,途中被进城买粮食的团部炊事员杨子荣所救。鞠县长的亲弟弟二团参谋长少剑波带兵火速援救夹皮沟,可土匪已逃之夭夭。《林海雪原》是曲波在学者、教授出身的作家车承友的帮助指导下,根据曲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同时也搬上京剧舞台,其中“智取威虎山”这段唱词,很多人都会唱。
作者曲波(1923-2002),山东省蓬莱市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1945年初,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地区茫茫林海皑皑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为东北人民的彻底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与现实题材。1950年秋,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春,他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山呼海啸》和《桥隆飙》等。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
“防冷涂的蜡!”
参考文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
“蘑菇,溜哪路?什么价?”半途中,5个匪徒遇见杨子荣,用这句黑话来盘问。
杨子荣为了能够假装胡彪,打入虎穴,曾经“学习”过土匪的黑话。他一听,便明白这句黑话的意思是:“什么人?到哪里去?”
“嘿!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就来啦!”杨子荣很流利地用了黑话答复道。这黑话的意思就是:“找同行。”
接着,杨子荣向土匪施礼说:“紧三天,慢三天,怎么看不见天王山?”
意思说:“我走了九天,也没有找到哇?”
土匪答道:“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
意思说:“因为你不是正牌的。”
一路上,杨子荣用黑话跟土匪一问一答,滴水不漏。土匪见此状,以为是同伙,带他上山,引见座山雕。
一见座山雕。劈头便是一句黑话:“天王盖地虎。”意思说:“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祖宗。”
杨子荣立即答道:“宝塔填河妖。”意即:“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
“防冷涂的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