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学生在这种只学答不学问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敢于斗悄提问?在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做了不少的尝试。现列举一二。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疑惑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出示课件,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讲“制作我的统计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统计表,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适合今天的表格要求,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这个表格适合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胡宴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创设轻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学《文明就在我身边》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文明就在我身边,通过学生说自己身边的文明行为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社会上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知多少?”、“怎么制止这些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如何用信息技术中WORD软件做一个美观的文明提示牌呢?”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循序渐进,培养提问能力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还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低段提问很积极,很踊跃,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性,所以提出的问题显得很零碎,肤浅,偏离课堂,有的甚至没什么价值。例如,在观察《美化我的统计表》 一课时,就有的孩子问:“老师,为什么表格有的颜色深,有的浅?”而对于图中的重要内容,他却不去仔细观察。其实,这时我们就应接受“提问是有年龄阶段性”这一事实。这些能提问的学生,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在学生愿意并很高兴去提问的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针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联想到“什么是……?”“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等一些常规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空做渣的引导下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从而逐步形成一些提问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提问方式后,我们在教学时,就可启发学生学习如何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课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了今天的知识, 我现在又有什么思考?能发现新的问题吗?”通过搭建的这些提问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并逐步强化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提高。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召唤。因此,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会提问。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疑惑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出示课件,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讲“制作我的统计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统计表,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适合今天的表格要求,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这个表格适合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胡宴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创设轻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学《文明就在我身边》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文明就在我身边,通过学生说自己身边的文明行为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社会上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知多少?”、“怎么制止这些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如何用信息技术中WORD软件做一个美观的文明提示牌呢?”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循序渐进,培养提问能力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还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低段提问很积极,很踊跃,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性,所以提出的问题显得很零碎,肤浅,偏离课堂,有的甚至没什么价值。例如,在观察《美化我的统计表》 一课时,就有的孩子问:“老师,为什么表格有的颜色深,有的浅?”而对于图中的重要内容,他却不去仔细观察。其实,这时我们就应接受“提问是有年龄阶段性”这一事实。这些能提问的学生,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在学生愿意并很高兴去提问的基础上,我们再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针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联想到“什么是……?”“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等一些常规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空做渣的引导下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从而逐步形成一些提问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提问方式后,我们在教学时,就可启发学生学习如何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课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了今天的知识, 我现在又有什么思考?能发现新的问题吗?”通过搭建的这些提问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并逐步强化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提高。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召唤。因此,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会提问。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