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远大志向的句子是什么?
1、苟富贵,无相忘。
陈胜年轻的时候,给人做帮工种地,中间休息时,他对身边的人说:如果以后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彼此呀!
只要是你身边的朋友富贵发达了,那么,就应该“无相忘”吗?
实际上,“苟富贵,无相忘”的正确理解应为:对于那些在艰苦时刻帮助过自己的人,当你发达时,不忘他人的恩德,适时予以回报。
这提醒我们要常怀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可千百年来,似乎身边的朋友发达了,就应该提携自己。
可如果你并没有帮助过他人,对于他人的成功无功无德,又有什么资格要求他人发达后,必须提携你呢?
后来,陈胜真的发达了,也真的有一个耕田的小伙伴记着他的话去找他,然后小命就没了。
对此,诗词君想说,如果别人愿意提携,应该感激,如果不愿,也是人之常情,不应怨恨。
2、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当陈胜对一同种地的伙伴说出“苟富贵,无相忘”时,周围的人却嘲笑他:你只是一个帮人种地的,怎么会富贵呢?
陈胜感慨地说了另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小小的燕雀,怎么能知道大鹏的志向呢?
陈胜之后,关于“大鹏”的故事也有不少。
那一年,12岁的周恩来,生活在中华不振的年代,当老师在课堂上问他:诸公为何读书?
有的说是为了做官,有的说是为了赚钱,只有小小的周恩来,坚定的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的想法,或许有人不解,有人嘲笑,也可能有人赞叹。
但重要的,他并没有因为他人的嘲笑或赞叹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正如陈胜没有因为朋友的群嘲而丧失斗志一样。
诗词君想说,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不仅是有“鸿鹄之志”的人,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志向,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的人。
不论这志向是否开花结果,但这坚持的行为本身,就值得尊敬。生活,不是因为美好而坚持,正是因为坚持,才造就了万般美好。
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被征兵去渔阳,却遇雨延期,按照秦朝律法,误期都要斩首。陈胜揭竿而起,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刻,这句话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黑暗的天空,照亮了人们心中的阴暗,抚慰了几千年来百姓心中“不认命”的真实情绪。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贵族,正如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出身,却可以决定自己今后应该如何生活。
因为不认命,陈胜吴广终于称王。因为不信命,项羽刘邦最后灭亡秦朝。
出身见识固然重要,但若因此觉得一辈子都不如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作者: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出处:《史记》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