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好吗请问我去看中医,中医生说,如果是
1个回答
2017-12-22 · 专注医考,精于辅导
关注
展开全部
作者:赵科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567266/answer/448042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论中医西医,在医生医术精湛诊疗准确的前提下,能及时的减轻或者解救患者的病痛和生命,都是好的医术,且各有所长。就如何识别一个好中医说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大师“”神医“事件,以及平时司空见惯的自称n代祖传独家秘方的赤脚大仙也不在少数,还有就是医术平平却欲望满满为了赚钱视人命如草芥开中药能一次给你开一卡车恨不得把中药学目录都开一遍的庸医亦是常见。现实如此,更需要我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靠脑仁去去伪存真而不是靠屁股,避免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的影响,才能提高一丢丢发现好医生的概率。如此费劲,作为患者着实无奈。一个普通人,各方面资源有限,且受限于中医的特点以及当下中医教育的不堪,名医真真儿是稀缺资源,和在位者才是匹配关系,现实中能遇良医,不得不说是种可遇不可求的稀缺缘分。
参考一:职称的高低和医术的高低不是正相关
无论中西医,都不缺医德高尚之人。层级制度的根深蒂固让病人往往习惯以医师的职称和行政级别的高低这些来评定其医术高低,常以为所谓的”教授“、”主任“、”专家“之类才能治好病。但中国当下医疗的行政级别和职称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其医术水平,若是信这个,挂号之前还不如抓阄好使。我跟过不少省某专科科研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之类的老师实习,但他们给病人开的方剂,实在不怎么样。大家都懂的,职称高行政级别高,不是想高就高的,这需要苦心专研一心上进,那么在医术的钻研上花费的精力自然不多。所以,一些职称一般高,行政职务少的医生,或许是把更多时间去研读中医典籍,感悟天人之道,临床水平要高一点,这里面也有个概率问题,因为你无法阻止职称级别低的医生一心想上,在进职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因为利益相关。
参考二:细心诊治,看病速度慢的医生
中医先生有慢郎中之说,并不是说中医起效慢,而是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时候,需要细心察验,认真组方,看一个病人怎么也得十来分钟吧。常客可能会用时短一点,也不可能两三分钟完事儿。医圣张仲景在汉代就批评说一些医生”握手不及足,俺脉不及尺“”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明代名义张景岳即使是在成名之后,一日诊治也不过五十余人,便已头昏脑胀,不再多看一人,他自己的身体是一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是怕在体力脑力不支的情况下误诊,害人性命。朋友曾经在香港医院交换学习,讲到他最大的感触是:医院规定一个医生一天最多接诊多少病号,设有上限,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谨慎细致的诊疗又是需要时间和耐心作为支撑的。你求医的医生在轮到你之前,已经看了一百余病人,忙得头晕眼花神魂颠倒,即使轮到你了,你心里是不是会冒凉气呢?西方在制度层面保证诊疗质量和预防误诊和医疗事故,从人的局限出发,这才叫名副其实的科学方法,噢,扯远了。
参考三:开的药简而精,价格不是太贵。
药价的贵贱和疗效并无直接关系,并非是越贵疗效就越好。药少而精,一直以来是中医诊疗的一种 追求,简约而不简单。中医遣方用药,每药的使用,都必须与其他药物相互为用,七情相合。因此,药味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不和、不当的搭配,影响全方的整体性和治疗效果。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多数是流传并沿用至今的名方,里面多数的处方,不过三五味药,最多不过十味,可见一斑。但事无绝对,民国时期名医施今墨先生,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他擅用大方,药品的搭配极有法度,与一般医生之随意堆砌药物,断不可同日而语。施老用药,常见二、三十味之多,但即使药味再多,也配合得体,法度严谨,毫无繁琐冗赘之感,反倒彰显其华贵大方,非常人能及之气度,其处方之华美常令中医药界的行家矢口赞叹。他还十分善于将《伤寒》、《金匮》的方剂参合应用,可以说对于经方的使用已然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但还是得说,碰到习惯性开大方开贵方的医生,请你三思。尤其药店请的退休老中医,不敢说绝对,不少医师为了拿返点,不管你的病情如何,尽量开成大方,有甚者每副药必加穿山甲之类。为何?因为贵!
参考四:朴素真诚,不夸海口。
中医既是一门医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修身之道,一个好的中医先生,他的气场,多是安静祥和的。黄帝内经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古语又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行高深的中医先生,定然不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海口胡夸,一切以病人服药后的疗效作为评判标准。举个例子,相面家何颙给年轻张仲景看相的时候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就是你这后生想问题很透彻但是嘴上不装逼,以后应该能成名医。
参考五:不主动推荐中药和西药掺着吃。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挨边的理论体系,虽然各大中医院校在毛主席一声倡议下开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到现在为止,毛儿都没见着,坑了多少中西医专业的学生,包括俺大学前女友。所以,用脚趾头想,百年前学贯中西的人可能有,当时西医也就那么点东西,但现在能学贯中西医的人,有没有很难说。你去瞧中医,他给开的药中西掺杂,除非是用西药救急,一般情况你还是得掂量掂量;即使吃了没大碍,而且还起效了,那么问题来了,请问,到底是中药的疗效还是西药的疗效?别忘了你是来看中医的,你的目的是以调理身体平衡五脏等中医之法祛除病痛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567266/answer/448042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论中医西医,在医生医术精湛诊疗准确的前提下,能及时的减轻或者解救患者的病痛和生命,都是好的医术,且各有所长。就如何识别一个好中医说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大师“”神医“事件,以及平时司空见惯的自称n代祖传独家秘方的赤脚大仙也不在少数,还有就是医术平平却欲望满满为了赚钱视人命如草芥开中药能一次给你开一卡车恨不得把中药学目录都开一遍的庸医亦是常见。现实如此,更需要我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靠脑仁去去伪存真而不是靠屁股,避免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的影响,才能提高一丢丢发现好医生的概率。如此费劲,作为患者着实无奈。一个普通人,各方面资源有限,且受限于中医的特点以及当下中医教育的不堪,名医真真儿是稀缺资源,和在位者才是匹配关系,现实中能遇良医,不得不说是种可遇不可求的稀缺缘分。
参考一:职称的高低和医术的高低不是正相关
无论中西医,都不缺医德高尚之人。层级制度的根深蒂固让病人往往习惯以医师的职称和行政级别的高低这些来评定其医术高低,常以为所谓的”教授“、”主任“、”专家“之类才能治好病。但中国当下医疗的行政级别和职称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其医术水平,若是信这个,挂号之前还不如抓阄好使。我跟过不少省某专科科研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之类的老师实习,但他们给病人开的方剂,实在不怎么样。大家都懂的,职称高行政级别高,不是想高就高的,这需要苦心专研一心上进,那么在医术的钻研上花费的精力自然不多。所以,一些职称一般高,行政职务少的医生,或许是把更多时间去研读中医典籍,感悟天人之道,临床水平要高一点,这里面也有个概率问题,因为你无法阻止职称级别低的医生一心想上,在进职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因为利益相关。
参考二:细心诊治,看病速度慢的医生
中医先生有慢郎中之说,并不是说中医起效慢,而是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时候,需要细心察验,认真组方,看一个病人怎么也得十来分钟吧。常客可能会用时短一点,也不可能两三分钟完事儿。医圣张仲景在汉代就批评说一些医生”握手不及足,俺脉不及尺“”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明代名义张景岳即使是在成名之后,一日诊治也不过五十余人,便已头昏脑胀,不再多看一人,他自己的身体是一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是怕在体力脑力不支的情况下误诊,害人性命。朋友曾经在香港医院交换学习,讲到他最大的感触是:医院规定一个医生一天最多接诊多少病号,设有上限,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谨慎细致的诊疗又是需要时间和耐心作为支撑的。你求医的医生在轮到你之前,已经看了一百余病人,忙得头晕眼花神魂颠倒,即使轮到你了,你心里是不是会冒凉气呢?西方在制度层面保证诊疗质量和预防误诊和医疗事故,从人的局限出发,这才叫名副其实的科学方法,噢,扯远了。
参考三:开的药简而精,价格不是太贵。
药价的贵贱和疗效并无直接关系,并非是越贵疗效就越好。药少而精,一直以来是中医诊疗的一种 追求,简约而不简单。中医遣方用药,每药的使用,都必须与其他药物相互为用,七情相合。因此,药味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不和、不当的搭配,影响全方的整体性和治疗效果。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多数是流传并沿用至今的名方,里面多数的处方,不过三五味药,最多不过十味,可见一斑。但事无绝对,民国时期名医施今墨先生,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他擅用大方,药品的搭配极有法度,与一般医生之随意堆砌药物,断不可同日而语。施老用药,常见二、三十味之多,但即使药味再多,也配合得体,法度严谨,毫无繁琐冗赘之感,反倒彰显其华贵大方,非常人能及之气度,其处方之华美常令中医药界的行家矢口赞叹。他还十分善于将《伤寒》、《金匮》的方剂参合应用,可以说对于经方的使用已然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但还是得说,碰到习惯性开大方开贵方的医生,请你三思。尤其药店请的退休老中医,不敢说绝对,不少医师为了拿返点,不管你的病情如何,尽量开成大方,有甚者每副药必加穿山甲之类。为何?因为贵!
参考四:朴素真诚,不夸海口。
中医既是一门医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修身之道,一个好的中医先生,他的气场,多是安静祥和的。黄帝内经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古语又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行高深的中医先生,定然不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海口胡夸,一切以病人服药后的疗效作为评判标准。举个例子,相面家何颙给年轻张仲景看相的时候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就是你这后生想问题很透彻但是嘴上不装逼,以后应该能成名医。
参考五:不主动推荐中药和西药掺着吃。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挨边的理论体系,虽然各大中医院校在毛主席一声倡议下开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到现在为止,毛儿都没见着,坑了多少中西医专业的学生,包括俺大学前女友。所以,用脚趾头想,百年前学贯中西的人可能有,当时西医也就那么点东西,但现在能学贯中西医的人,有没有很难说。你去瞧中医,他给开的药中西掺杂,除非是用西药救急,一般情况你还是得掂量掂量;即使吃了没大碍,而且还起效了,那么问题来了,请问,到底是中药的疗效还是西药的疗效?别忘了你是来看中医的,你的目的是以调理身体平衡五脏等中医之法祛除病痛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