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的原理?
说明:前段时间公众号消息有人咨询斜视相关的内容。今天我特意整理了关于斜视相关的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我尽量做到完善,如果你觉得本文还没有完全解决你的问题,或者是你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用眼健康的疑问,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点赞达到一定数目。我们会以文章的形式带大家一起解决你的疑惑。
一、什么是斜视?
斜视,顾名思义,眼球的位置倾斜。正常人看东西双眼视线保持相对平行集中在同一目标上。而斜视患者则双眼视线不一致,一眼视物,另眼脱离注视目标,处于歪斜的状态。民间对斜视有不同的称呼,如“斜眼”“斗鸡眼”“对眼”“飘眼”等。
斜视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球无运动障碍、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斜视度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可为先天性,也可因外伤、或全身性疾病导致。
二、导致斜视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数:先天不正常
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
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2、双眼反射学说:发育不正常
双眼单视是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3、调节学说:屈光不正
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
另外,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三、斜视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明显的斜视可以从外观上表现出来,而有的斜视可能以诸如怕光、流泪、喜欢闭上一只眼视物等方式表现。有的患者很容易产生视力疲劳的现象,平时看东西容易串行、视力模糊且不能持久。
1.内斜视
眼位向内偏斜。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儿童,患儿通常会伴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
2.外斜视
眼位向外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患者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分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位置,只有偶尔在阳光下或疲劳走神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还表现为再强烈的太阳光下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
3.上下斜视
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比内斜视和外斜视少见,上下斜视常伴头部歪斜,即代偿头位。
四、斜视以后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4.对外观的影响。让个人变得不自信或者是影响进入一些特殊行业。
5.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6.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由于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
7.在儿童时期患上斜视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的代偿头位,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及面部发育不对称。
五、如何辨别儿童真假斜视
真性斜视可以参照以上的情况和症状。常见的假性斜视有假性内斜视和假性外斜视,假性内斜视的原因有:
婴儿间歇性内斜视。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
内呲赘皮。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眼内呲赘皮遮盖了眼内呲部,严重的可遮盖部分巩膜,以至于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内斜视(对眼)的感觉。患儿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内转的那只眼就显得更明显。鉴别的方法是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另外也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或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
瞳孔距离过小。当两眼眶距及瞳孔距离过小时,会给人有内斜视的感觉。
假性外斜视主要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是假性斜视,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要经过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判断正确。
六、斜视的常规检查法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2)屈光检查: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一是要了解有无弱视,二是要了解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4)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5)有没有代偿头位:不同的头位姿势可以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红镜片试验或用Hess屏方法检查。
(7)牵拉试验:术前牵拉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病人耐受情况。被支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或肌肉的痉挛情况。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8)隐斜的检查: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9)AC/A调节性集合/调节的比值: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七、斜视自我训练法
1,单眼遮盖
就是把健康的那只眼睛遮住,只用偏斜的那只眼睛看东西,期间要强制性的正眼看东西,家长发现偏头斜眼看就立刻提醒纠正,坚持一段时间,每天五个小时左右。
2,训练斜视眼的肌肉
双眼集中精力看不同距离、方面的目标,训练两眼的配合,锻炼双眼的协调融合能力。可以拿一直笔,让孩子盯着笔尖,从50厘米的距离开始匀速推进至鼻梁前5厘米左右,停留几秒钟,接着匀速的后移至50厘米距离,期间眼睛必须一直看着笔尖,速度适中匀速,一次五分钟,一天3到5次。
3,极端反向视物
如果右斜,眼睛可以尽量的往左边看,到极端后停留30秒,每天可做10次。左斜反之。
4,消除紧张心理
强迫克服斜眼习惯。有部分斜眼患者,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自己的调节使眼位居中,但是由于心理紧张,加上自卑因素,校正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必须要挑战自己,克服紧张自卑心理,强迫自己改掉斜眼习惯,就算没能克服斜眼习惯,也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加自信。
眼部肌肉是非常强大的,单靠外部训练,需要非常强的毅力,可以适当配合着内部经络穴位调节视神经,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斜视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的不断坚持,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一直坚持,肯定能校正斜视问题,去掉心头的这个梗,使生活更加自信精彩。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本文还没有完全解决你的问题,或者是你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用眼健康的疑问,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点赞达到一定数目。我们会以文章的形式发布,带大家一起解决你的问题。
原创不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关注微信公众号:glassesNO,获取更多的内容。如果我的经验对你眼部健康有启发或帮助,请转发至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开始注重眼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