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热衷于跑步?
跑步的哲学
对于一个从小就怕上体育课的人来说,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跑步。跑步明明很枯燥啊,尤其是长跑,它还会带给你强烈的受挫感,身体的疼痛不断加剧,缺陷暴露无遗,跑步的过程,你不得不时刻面对自己。
《跑步圣经》的作者乔治希恩对此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他这样写道:
跑步时,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弱点,并能够积极地接受它。你接受本来的自己,因为此刻你敞开了心扉,并且看到了你从来没有想象到的自己。
我们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如何使生活富有激情、创造性和活力。
希恩博士是体育界最重要的哲学家,被美国前总统誉为“跑步界的导师和思想家”。1978年出版了《跑步圣经》,连续14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全球跑步爱好者公认为跑步界的“哲学圣经”。
有多少人清楚,我们每天都在让其他人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
在我们的生活里,时钟是一切的开始。它机械地把我们的时间强行划分成段,以控制我们的活动。尤其是工作日,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时钟似乎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就这样,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上午和下午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有了电灯之后,我们晚上的时间似乎也能像白天一样被充分利用,直到午夜。然后,洗洗睡吧
艺术家们晓得这样的生活节奏其实是不对的,而诗人们则了解得更为透彻。他们知道,时间的长短与钟表的表针长度无关;他们知道各国的时间都靠格林尼治时间来界定;他们知道,时光流逝其实与钟表无关,但我们并非与钟表无关。诗人们也同样明白,前面所说的那种节奏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个性化的、就像指纹一样无法改变的东西。
在《精神病学与医药学的生物韵律》一书中,伯特伦布朗写道:“就像我们的肉体与骨骼一样,这种节奏是我们生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仅是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种节奏意味着我们每天在精力、情绪、状态和表现中起伏不定,而在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季度、每一年中,这种起伏都会发生更加微妙的变化。”
我们本可以踏实地坐下来沉浸在那种节奏里,但在学校、工作和社会把时间机械化地分割之后,我们便很难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中了。现在,我们的休闲生活就是看看电视,然后每天工作12个小时,隔三差五地偏头疼或者患上各种溃疡,年纪轻轻可能就有药物依赖症,一到中年可能就有患心脏病的危险。
现在,还有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内心吗?理想的情况是,一如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或者如同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所说的,“有效的生活就是生活中具备充足有效的信息”;又或者像日木哲学家铃木所说的“我是生活的艺术家,我的艺术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但现实是,每个早晨我们都要面对那种像凯尔特人全场紧逼般的压力。我们需要倾听自己、了解自己,获得充足有效的信息,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家。否则,其他人注定会掌控我们的节奏,控制我们的步伐、比赛和得分。
生活中的“凯尔特人”一直存在,“全场紧逼”的压力也一直都有。它们的确会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工作,适应所谓的时间观念,适应各种外在的要求,让我们改变,从而适应他人的节奏,按照他人的“鼓点”前进。但到头来,我们自己的计划、个人成就的预期以及有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都会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我们被动地成了时间的囚徒、闹钟的囚徒。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退休时,一般都会得到一块手表。
别尔嘉耶夫曾这样写道:“所谓良好的生活质量,其实多是无趣、肤浅、从众式的。”他断言,我们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如何使生活富有激情、创造性和活力。
别尔嘉耶夫,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国思想家,以理论体系庞杂、思想精深宏富享誉西文世界。——编者注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除了极少数人,比如诗人、运动员、孩童以及教徒之外,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现阶段生活中的烦恼很多。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愿放弃现在的生活,活在对过去的追忆里,抑或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我们宁愿生活在任何状态里,唯独不愿活在当下。
我自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是从查询日程表的安排开始——这能让我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已经完成,什么事情有待完成。匆匆忙忙地赶到公司,我已经对早餐吃了什么完全没印象了。这一天怎么过,我也没什么主意。幸好,我是那种永远只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人。
很多人跟我做着类似的事儿,他们逃避现实,只想活在过去——思乡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这些人而言,美好的过去是无可比拟、无法复制的,他们对现在的任何活动都很难提起兴趣。
但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整天充满正能量的人来说,比如诗人、运动员、孩童和教徒,时间就是现在。他们热情、投入、负责任地活在当下,而且他们必须这么做。对运动员而言,每一秒他都得当机立断;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下一个洞、下一杆或者下一回合出现的情况稍有分神,他就无法完成眼下的任务。对他而言,“当下”就是一切。
教徒们也是如此。出于对天堂和来世的了解,他们知道每一个地方都是“此岸”,每一段时间都是当下,每一个人都是眼前人。他们知道每一个瞬间都要不停地在无穷的可能中进行选择并完成,根本没有时间想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诗人们也不会去琢磨不切实际的未来,因为他们必须活得警觉,一直清醒,一直观察。只有做到这一切,他们才会告诉我们如何能够活得充实。
那么,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为什么要和他们不一样呢?我们难道不是某种程度上的诗人、教徒和运动员吗?然而,我们拒绝做出承诺,拒绝接受自身的实际情况,拒绝按照实际情况来工作、生活。所以,我们一直生活在本可实现的过去和永远不会实现的未来中。
我了解到了每一个诗人和孩童、每一个运动员和教徒所了解的东西。他们说一切都是因为理智,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说没有明天也确实是因为永远都没有明天。我们总是在冒险,总是在赌运气。
“勇气”的拉丁词源意味着智慧存在于内心。内心会决定一个人的行动,这比动机和直觉更有主导性。
从哲学上讲,运动使我们的灵魂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躯体之中。无论笛卡尔的信徒在教室里如何宣讲,运动场都告诉我们,我们拥有可以参与体育运动的身体,而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自己。一位长跑运动员曾说:“我们跑步,并从跑步中找到自己。”他还提出,“人是一个整体”,并鼓励我们要认识到这一事实。
以下是我写给一个处在困境中的孩子的信,我为他讲述了运动与学习的辩证关系。
亲爱的马克:
你的父亲告诉我,你正在担心参加越野赛会影响你的学业你怕在运动上花费精力和时间,以致耽误了学习那么,事实上“鱼和熊掌”能否兼得呢?
我可以向你保证,绝对没有问题。无论是对你、对我,还是对其他有类似问题的人来说,跑步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实际上,没有什么方式比每天跑步一个小时左右更有助于提高你的学习成绩了。这是我在大学时候的收获,而且保证有效——我的分数与跑步并驾齐驱。当我享受其中时,我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并且收获颇丰,这点从我稳步爬升的学习成绩上就可以看出。
但是,教育并不仅限于此,跑步也一样。基础学习是教育的一部分,它会让你掌握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完整地看待生活,以及如何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做一个真正完整的人。布莱士帕斯卡曾说:“我们其实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而教育正是帮助我们成为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从先学习再到亲身体验,用我们的身体、思想去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从而认识现实并发现真理。
我们先在学校与很多人一起学习,然后再到生活中各自体验。苏格拉底说:“教育其实是在开发你的内心”但是在教室学习、在课堂上听课的形式却忽视了每个人的个性。现行的教育体系不加区别地用同样的事例、同样的数据、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理论进行教学,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再学习。
我们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开展各种活动,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专注、渴望、勤奋、自律的精神。只有在游戏中我们才能找到自我更新的动力;而身体对游戏、思想对真理、精神对美好的渴望同样强烈。
对你我来说,跑步就是我们选择的运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跑步有多种形式。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就像置身于一个大的运动场、实验室、教室,甚至是庙宇之中在这些建筑物中,我们收获了健康。我们并不需要别人提醒我们在这个宇宙中的唯一性,当我们跑在路上时,就已经完全回归于自己的身体之中,并看到了达到完美的种种可能。
奔跑的路就像是一个实验室,我们不断地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对直观的世界进行检验;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对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评价,并从中得到全新的体验。
最重要的是,跑步的过程给了我们思考与冥想的机会,因为跑者会去思考存在于世界上的各种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我们不能强迫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跑步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跑后休息时,我们便处于一种完全安静的状态。赫拉克利特这样描述道:“这时的我们‘正在聆听着事物的本质’我们向世界敞开了心灵。”
那么,我们的精神状况又怎样呢?跑步给了我们审视自我的自由。哪里是审视自己的生活、意识,以及祷告的最佳地点?答案就是,在跑步的路上。跑步时,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弱点,并能够积极地接受它。你接受本来的自己,因为此刻你敞开了心扉,并且看到了你从来没有想象到的自己。你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并且不甚完美,但是同时你也相信自己是无与伦比的——如梭罗所
运动使你豁然开朗,而此刻将是你这一天中最有价值的时刻,同时也是你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很必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在跑步中经历思考,从跑步中获得启示,那么即便你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你的生命也是不完整的,你也很难找到“真我”。
祝一切顺利!
乔治希恩博士
爱默生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嫉妒是因为无知,模仿就等于自杀。一个人永远不会知道他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除非他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