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病虫害如何防治
2个回答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关注
展开全部
由于近年来的春旱秋涝和病菌残留处理不当,造成了绝大部分地区玉米瘤黑粉病大发生。据农技人员在三个乡镇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在20%~60%,病株率为30%~50%,严重的地块高达70%~80%,造成了玉米的大量减产,因而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同时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下将对其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介绍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减轻病菌为害。
(1)发生原因
①头年玉米收获后,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火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孢子萌发发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入玉米幼嫩组织的表皮内产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冬春及初夏干旱少雨有利于黑粉病病菌冬孢子存活,并且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后期降水偏多,为黑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②玉米瘤黑粉病病菌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较强,干燥的冬孢子在室内可存活4年之久。近年来肇源县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及连作,加上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致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这是该病发生较多的首要原因。
③由于吉单180品种的多年种植,导致该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降低,是玉米瘤黑粉病发生较重的又一原因。
④由于农民对常年堆放在村庄路边的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有的农民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故而村庄路旁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⑤山地及土壤贫瘠、干旱的田块玉米抽雄前后不能及时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下降,如遇微雨多雾天气,就会严重发病。
(2)防治对策
①轮作倒茬: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区至少要实行3~4年的轮作倒茬。
②选种抗病品种:逐渐更换高感品种吉单180。
③消灭病菌来源:越冬期间注意铲除病株,及时销毁并应在春播前处理完毕;秸秆用做肥料时要充分腐熟;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应及时深埋。
④种子处理:可以使用0.2%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以消灭种子所带来病菌,同时还可以促进幼苗生产,提高能力。
⑤加强田管理:及时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强玉米抗逆性。
(1)发生原因
①头年玉米收获后,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火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孢子萌发发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入玉米幼嫩组织的表皮内产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冬春及初夏干旱少雨有利于黑粉病病菌冬孢子存活,并且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后期降水偏多,为黑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②玉米瘤黑粉病病菌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较强,干燥的冬孢子在室内可存活4年之久。近年来肇源县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及连作,加上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致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这是该病发生较多的首要原因。
③由于吉单180品种的多年种植,导致该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降低,是玉米瘤黑粉病发生较重的又一原因。
④由于农民对常年堆放在村庄路边的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有的农民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故而村庄路旁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⑤山地及土壤贫瘠、干旱的田块玉米抽雄前后不能及时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下降,如遇微雨多雾天气,就会严重发病。
(2)防治对策
①轮作倒茬: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区至少要实行3~4年的轮作倒茬。
②选种抗病品种:逐渐更换高感品种吉单180。
③消灭病菌来源:越冬期间注意铲除病株,及时销毁并应在春播前处理完毕;秸秆用做肥料时要充分腐熟;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应及时深埋。
④种子处理:可以使用0.2%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以消灭种子所带来病菌,同时还可以促进幼苗生产,提高能力。
⑤加强田管理:及时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强玉米抗逆性。
2018-06-07
展开全部
一、玉米病虫害的种类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它可以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幼虫孵出后,初时聚集在一起,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危害。 2、黏虫:黏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鳞翅目夜蛾科。是粮食作物和牧草作物的主要害虫,危害玉米严重。黏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的害虫。黏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产卵受影响。另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成虫产卵,而且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活发育。 3、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 4、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危害,抽穗后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其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5、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可危害多种作物,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枯死,影响玉米灌浆进程,致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二、防治方法 1、用2.5%的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或用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用25%天达灭幼脲1500-2000倍液细致叶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2、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叶螨(红蜘蛛)。 3、用3%天达啶虫脒15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 4、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25千克加细沙2千克拌匀后,每株的大口中撒2-3克,可防治玉米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