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黄兴到底去了哪里?

 我来答
温读
优质答主

2020-04-05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温读
采纳数:30 获赞数:2879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说起黄兴这样一个人物的时候,人们大多是记不起和不认识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辛亥革命,以及在帮助孙中山建党、组阁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帮助。

虽然黄兴和孙中山的关系非常不错,两人可以用知己来称呼,甚至在其的名声和威望超过孙中山的时候,手下的人曾经劝其取代孙中山,取代其在党内的地位时,黄依旧很是坚决的拒绝了,并且训责自己的手下眼界太小,只知道眼前的苟利,不注重我中华大地的长远发展。可大家都知道,就算两个人的关系和感情有多么的合拍,有多么的契合,在面临一定事情的时候也依旧是经受不住考验的。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闻讯回国,力主武装讨袁,而黄兴却倾向于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的方式和平抗争,在这件事上,孙黄二人产生了巨大分歧。

浩浩荡荡的一场武力讨袁的斗争就此拉开帷幕,历史上称为“二次革命”。当然,二次革命最后以孙一方惨败而告终,这件事不仅仅影响了孙黄二人的关系,更有学者认为二次革命以武力讨回公道,是一个不幸的开端,他摧毁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代议制政体,成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开端。

此事过后,孙黄二人的关系降至冰点,矛盾和吵架更是不可避免。据历史资料记载,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每当二人碰面都会因为党务的一些事情发生激烈的争吵,从开始吃饭时,能吵到饭后。后来正是因为与孙的意见不合,黄在后来选择了在革命后离开了中国只身去了美国,孙黄二人分道扬镳。

其实在那个时候很多革命党人在选择自己出国的地址时大多会选择在日本,可就是黄独自选择了去美国。这是因为黄在加入了革命党后对于党内所宣扬的三民主义以及民权问题很是感兴趣,所以其在负气出走的时候,依然还是选择了去民主、民权高度发达的美国。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猜测,黄先生去美国除了去继续研究民主的真谛外,还去研究了美国人三权分立和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为的就是在回国后能够帮助到革命党的更新和重建。更为重要的是,黄在达到美国后更是潜心研究和联系外国友人,完全不顾孙为了巩固自的地位排挤自己的做法吗,所以可以说黄是一个系中华大事为心上的人,将一些有关民族的问题和事情看得比自己的问题还重要。

黄去美国继续研究民主也和其性格有关,根据历史记载,黄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可以说是不达到自己的目的誓不罢休,所以真是有着这样的一股冲劲和热情,才使得其在负气出走后,所想的不是怎么报复孙先生,而是继续去利用这段时间深造自己,不畏他人说法,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一份理想。

综上所述,大家可能不仅认识了黄这个人,还对于其的性格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黄出生于一个世代频出大儒的家族,自己也就是一个大儒,所以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生长,黄是被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所影响,所以极其的爱国,我想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才使得黄在和孙闹了矛盾后依旧去美国为党寻求道路的原因吧。

1915年,远在美国的黄兴听闻袁世凯称帝,便命令其子和秘书先后回国,参加讨袁护国运动,并多方奔走动员他们反对袁世凯称帝,有张謇、汤寿潜、陆荣廷等。次年7月,黄兴回到上海,和孙中山和解,而此时黄兴积劳成疾,于10月31日在上海去世,年仅42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